1947年1月,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正式合併為華東野戰軍,標誌著兩支野戰軍正式度過磨合期,成為一支完整的作戰力量。
華中野戰軍於1946年11月正式組建,組建之初有四個縱隊,1946年以來,華中野戰軍遭受了國民黨軍隊的猛烈攻擊。
山野軍和華中野戰軍雖然都屬於新四軍的作戰序列,但分兵時間長,對彼此的情況完全不熟悉,給兩軍的合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國民黨軍根本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1946年12月 徐州隋政局局長薛岳指揮25個旅分三路,從梁淮、宿遷、東台方向,逼近山東解放區,尋找機會與我軍主力決戰。
這顯然對我軍是一次極為不利的行動,一旦失敗,整個解放戰爭的形勢將發生巨大變化,在上級的要求下,不得不命令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蘇煜指揮華中山的部隊打好這場仗, 而且難度一般不大,尤其是蘇煜將軍後來的回憶錄中闡述的,各部隊之間很難相互配合和協調,而且對地理環境和指揮部隊都不熟悉,所以非常緊張。
1946年12月13日,通過宿遷派遣左翼的戴志奇,在縱深上組建了一支孤軍,雖然該部當時下轄只有乙個旅和乙個團,但也裝備了第67師的乙個旅和乙個旅,是乙個完整的整編師, 以近三萬人的兵力,我軍決心調集山野戰軍第1、第2縱隊和師配合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進行攻城。
即使一切安排妥當,在陌生地區作戰,還是給華中野戰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當時右邊胡連率領的第11整編師,這是當時一支組織嚴密的部隊,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一, 而且它的戰鬥力特別強。
戰鬥開始後,戴志奇負責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和第7師正面封鎖的戴志奇整編第69師相對較弱,所以戰鬥一開始,戴志奇就繼續向胡連發電,要求整編第11師團來幫忙, 而此時,山野第1縱隊和第8師已經攻擊了敵人左右兩翼的交界處,逼退了第11師團,第2縱隊配合負責阻擊的華業第9縱隊,形成了對戴志奇的嚴密包圍, 經過兩天的激戰,戴志奇的師被改編為第69師270,000 名士兵的全軍全軍創造了兩大野戰軍合作作戰的成功典範。
其實這場戰鬥有不成功的一面,那就是戴志奇整編第69師團殲滅後,他回到師團準備與胡連的第11師團作戰,但由於胡連的狡猾狡猾,而我軍的配合確實是疏忽,所以胡連逃了出來,但戴志奇的整編師被我軍殲滅, 也成為解放戰爭開始以來我軍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特別是兩大野戰軍的配合越來越緊密,隨後在1947年1月的魯南戰役中,馬立武重組了第26師,周玉英重組了第51師和一支快縱隊53萬人全殲,標誌著華東野戰軍戰鬥力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