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發生重大人事變動,董事長劉德銀宣布退休
眾所周知,在晶元製造領域,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家,其中台積電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其技術優勢非常明顯,全球高階晶元廠商,幾乎都是台積電、蘋果、英偉達、高通、美光這些晶元巨頭製造的,都是台積電的代工產品。
正是因為台積電的技術優勢,就連一向以和平著稱的美國也不得不向它丟擲橄欖枝。 台積電受邀在中美對峙的關鍵時期在美國建廠。 而這次事件對台積電來說也是乙個重大的轉折點,對台積電來說,弊大於利。
事實上,在任職期間,張忠謀強烈反對在美國建廠,理由是成本高、稅收高、勞動力成本高,會影響台積電的收入和利潤。 不過,當時確實有在美國設廠的意向,直到張忠謀辭職,劉德金接手,才得以實現。 當然,劉德金和張忠謀對美國建廠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但恰恰是這一點,讓劉德金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前段時間,台積電宣布,2024年台積電股東大會結束後,劉德銀將離任,讓外界猜測他會辭職還是被解職? 是辭職還是被解雇,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隨著劉德銀的退休和魏喆家族的接班,台積電顯然將面臨另一場變革。
此前,外媒對該公司的評論被普遍認為是美國工廠自己埋下的惡果。 換句話說,就連台積電也承認“在美國建廠是乙個錯誤”。 資料顯示,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似乎已經花費了400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建造了一座最先進的晶元工廠。 原本以為去美國建廠,能得到一些補貼和鼓勵,但現在看來,計畫跟不上變化,台積電很可能要承擔數百億元的無用工作,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和障礙, 甚至可能轉讓技術"公然被遺棄"。
現在我回想起張忠謀曾經說過的話:“美國國內的核心產品注定要失敗。 “老梅的那套"例 程"除了極高的成本,根本經不起外資,顯然,劉德寅還是太天真了,他把美國市場看得太高了,卻給了他乙個慘痛的教訓!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位於"停滯"生產計畫已推遲至2025年,確切的生產日期可能會繼續推遲,這取決於之前的美國補貼承諾能否兌現,以及台積電是否願意繼續投資或承擔風險。 我認為外國**的言論是有根據的,有一定的道理。 這樣的重大失誤,直接影響到台積電未來的發展,讓台積電岌岌可危,劉德銀確實有責任承擔責任。 不管有沒有失誤,作為台積電的領導,他有責任承擔這一切。
現在的問題是,魏哲佳接任的台積電董事長能否力挽狂瀾? 平心而論,魏哲的家族比劉德銀年紀大很多,而張忠謀之所以讓劉德音退休,恐怕是因為他太老了。 不過,現在魏浙家接手了,很明顯台積電已經不行了,未來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