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有根深蒂固的傲慢。 如果想打敗南韓,大概可以把南韓斥為“二流產品”到精神錯亂的地步,然後不戰而勝。
這當然是乙個笑話,但現實並不遙遠,因為南韓海軍正在進入新一輪的造船浪潮,其中的主角是軍火庫艦艇、驅逐艦和常規彈道飛彈潛艇。
說起來,南韓的新型驅逐艦(KDDX)值得評論,但整體缺乏新意,曾經跟隨“朱姆沃爾特”級的後艏最終被拋棄,改回了常規的前艏。 它配備了雙波段雷達,以及多套具有南韓特色的豎髮,有大子彈和大豎髮,有小子彈和小豎髮,而不是美國和中國通用的豎髮,採用全電推進,沒什麼好說的。
早期KDDX的設計充滿了“辛奇”的味道。
目前的計畫更加腳踏實地。
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有點奇怪,但它們也是由南韓國情決定的。 這是現有常規動力潛艇的伸長率,不需要太多的飛彈射程,因此船體直徑就足夠了。
但是軍火庫船更奇怪。 這是南韓海軍用於陸對海打擊的主要平台,它實際上是航空母艦的替代品。
南韓稱其為聯合攻擊艦,該模型於 2023 年 10 月在 Madex 海軍展上展出。
這是韓華(原大宇)Marine KDDX設計的演變,排水量為8,000噸。 因為它是驅逐艦的基礎,所以它的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好,這與美國軍火庫艦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
“海弓”防空飛彈是一種輕巧小巧的短程防空飛彈,但它具有雷達-紅外雙模式制導,空氣動力學設計也相當複雜,前翼很小,估計是固定的渦流發生器,主翼有一條向前延伸的側條,然後是尾部。
在火力方面,前後各有一門近身防禦炮,前主炮位置是KVLS-I垂直射擊,用於發射K-SAAM。 K-SAAM,又稱“海弓”,是與ESSM同級別的短程防空飛彈,最大速度為M2,最大射程為20公里。 還有雙波段雷達。 一艘自衛能力強的驅逐艦,可以看作是加固的載彈驅逐艦,這與美軍軍火庫艦艇的“飛彈駁船”的定位大相徑庭。
亮點是中間沉重的垂髮。 第一種是KVLS-II,它是KVLS-I的老大哥,可以發射更重更長的飛彈,比如海松II巡航飛彈或L-SAM遠端防空飛彈,前者的射程為500公里,後者是針對“愛國者”的先進防空飛彈,因此理論上也可以用作防空兵力艦。
然後是射程為15公里的2管“玄武IV-500”彈道飛彈。
在那之後,它更有趣。 首先,***庫被“徵用”了,這相當於機庫門的位置現在是兩個直立的雙發射筒。 由於長度較大,無法裝入船體,因此只能平放在甲板上,並豎立起來準備發射。 這不是新設計,美國和蘇聯在50年代就這樣做了,當時他們無法解決飛彈長度的問題,只是發射穩定性太差,高海況對發射的影響太大,發射準備時間太長,後來沒有使用。
不過,南韓不相信邪惡,在船尾加了乙個更大的,就是直接移動重型車載飛彈的架設機構,可以發射更大更重的“玄武V”彈道飛彈,彈頭的射程可達3000公里, 如果射程縮短,最大彈頭為 8-9 噸。當然,發射條件也比較嚴格。
南韓實際上已經將其所有自主研發的飛彈都投入了飛機。
它需要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
設計的扭曲是乙個問題,但思想的扭曲才是問題。 這艘軍火庫船是幹什麼用的?
阿森納艦艇不同於驅逐艦和潛艇,基本上只有乙個目的:對地打擊。
南韓最大甚至唯一的安全威脅來自朝鮮。 現在尤其如此,因為朝鮮已經修改了憲法,明確表示南韓是敵人。 朝韓位於同乙個半島上,整個戰場不是很大,從海、空、陸發動遠端打擊沒有太大區別,陸基系統還具有部署方便、抗打擊能力強等優點。
海上打擊的唯一優勢是大量炸彈。 在半島戰爭的背景下,艦艇反打擊能力弱的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朝鮮海軍的實力太弱,但狹窄的戰場也決定了沒有必要進行海上打擊。 事實上,在半島以西的黃海,海岸線距離中華中線200多公里,未經中方默許,已不再是韓海軍可以作戰的海域。 日本海那邊比較開放,但也有俄羅斯因素。
海戰是大國海軍的重要手段,但對南韓的實際防務需求卻毫無用處。
除非南韓的敵人擴充套件到朝鮮以外,例如日本、中國和俄羅斯。
我無法想象南韓和俄羅斯還能打仗,和中國打仗也是不忍心的,尤其是面對中朝聯軍的協同反擊,可能性很大。
與日本作戰也是一種幻想。 只要有駐韓美軍,有美軍駐日,日韓戰爭就不可能發生。
南韓急於發揮發達造船的優勢,這是可以理解的,轟炸南韓軍火庫艦艇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