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新聞記者 李嬌燕.
在有豐君的記憶中,機場總是乙個匆匆忙忙的中轉站,乘客們來來往往,要麼在回家的路上,要麼在旅途中。 但機場也是乙個需要溫度的地方,它往往是城市和它遇到的人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決定了第一印象和最後的記憶。
這兩天,在杭州蕭山機場,有風君看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 26日,恰逢春節第一天,杭州蕭山機場T4航站樓出發層舉辦了一場小型展覽。 鮮豔的紅色為許多人的旅程帶來溫暖。
“絲綢之路奇燦:穿越時空的吉祥”展覽海報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這是中國絲綢博物館與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跨界合作。
“絲綢之路奇幹:穿越時空的吉祥”展覽將於1月26日至3月5日舉行。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告訴友豐君,展覽分為四個單元:“世界絲綢的源頭:中國”、“農耕時代的蠶織記憶”、“絲綢之路上的吉祥圖案”和“絲綢藝術啟用設計”。
展覽現場,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本次展會是兩個國際櫥窗單位的跨界攜手,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全國絲綢全球展”的首次國內亮相,讓吉祥的絲綢文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相遇。
尤鳳君看到大廳裡,一些拖著行李箱的乘客緩緩停下腳步,好奇地走進展覽空間,拍下這些迷人的圖案。 甚至還有來自俄羅斯的遊客表達了他們對展品的深厚感情。
互動體驗網站,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配套展會的“把吉祥中國帶回家”現場互動體驗環節吸引了大批遊客的目光。 在互動展台上,從本次展覽的展品中挑選出中國傳統圖案的吉祥圖案,並將圖案製作成鏤空拓片,參觀者只需1分鐘即可將自己喜歡的圖案印在紅包上帶回家。
攤位上擠滿了人,既有放假的學生,也有回家的“農民工”,他們熱情地印製小圖案,帶回家的不僅是紅包,還有美好的祝願和意義。
這個空間充滿了吉祥。
本次展覽講述了怎樣的中國文化?
中國絲綢走過了5000年的歷程,以其獨特的技藝、絢麗的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化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它就像一條絲帶,連線著中國古代文明和世界各國的文明。
展覽現場,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展覽從絲綢的起源開始。 中國以發明桑椹種植和養蠶、繅絲和織絲技術而聞名,被譽為“絲綢之鄉”。 1958年,在浙江黔山陽文化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絲片和絲線,都是以桑絲為原料製成的,說明長江流域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養蠶、繅絲和織絲技術。 2015年,該遺址被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男犁女織”“犁讀傳家寶”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特色,中國先輩在桑蠶種植工作上不斷創新迭代,將文化藝術融入其中,衍生出悠久的絲綢文化歷史。 2009年9月30日,浙江省、江蘇省、四川省聯合申報“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使用“絲綢畫”和漢代織布機的複製品來反映這一特徵。
鵝緞帶錦,仿遼代,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花鳥圖案錦緞,仿唐代,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蓋亞傳說》系列,熊英作品,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絲綢仍然是當代最時尚的。 中國當代設計師熊穎提煉和傳承古代絲綢圖案的藝術元素,使古老的絲綢煥發新生。 隨著展覽的進行,觀眾從傳統走向現代,這些由絲綢製成的現代服裝令人嘆為觀止。
春節的喜慶特色也體現在展覽中。 絲綢之路上的吉祥圖案,從漢代的雲和獸,到晉唐時期的異國風情和宋元後回歸世界的花鳥蟲蝶,再到明清時期的“富貴和蘇溪”的吉祥世界, 內涵豐富多樣的絲綢圖案,承載著中國古代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春節路上的文化展為返鄉之旅增添了祥喜,為天南、海北送上了祝福。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