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盛資訊(832171)BJ)於2024年2月5日公告,於2024年2月1日,羅格盛資訊被東吳**等機構調查,董事長兼總經理:牟志剛;董事會秘書:程玲玲; 財務負責人:李萌; 投資者關係管理負責人:趙靜參加了招待會,並回答了研究機構提出的問題。
研究機構詳情如下:東吳**; 開源**; 星系**; 新華社**; 萬和**; 東興資產管理; 東海**; 東方**; 中泰**; 環一投資; 雲南金控; 中國郵政**; 國際聯盟**; 君主**; 中山**; 財新**; 慧梅盈創; 趨勢投資; 長江**; 光大信託; 國投局**; 犀牛投資等
調查的主要內容:
3、投資者關係活動的主要內容。
本次投資者關係活動的主要問題及公司對這些問題的回應總結如下:
問題一:公司對資訊化創新的規劃和展望是什麼?
答:從行業角度看,資訊創新產業的相關產品和生態經過多年的打磨,已經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有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公司將依託在資訊創新行業積累的專案經驗、技術沉澱、客戶積累和第一鏈能力,不斷提公升自主研發產品的開發能力、保密專案軟硬體組合整合能力,深化產品線研發建設,提公升產品穩定性。
從國家政策來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到2035年遠景目標》發布後,各省市積極布局資訊化創新產業,制定資訊化創新相關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 並為資訊和創新的發展提供了目標和方向。2022年9月,國資委發布國資委79號文,全面引導和要求國有企業在資訊系統中實施資訊創新的本土化轉型,最終要求到2027年底,所有**企業的資訊系統被資訊化創新所取代。
根據第一新聲音的《2023年中國資訊創新產業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資訊創新產業的市場規模將增至33777家2億元,2699%的復合增長率。 公司認為,隨著國家對資訊化和創新產業的政策,行業市場將越來越大,迎來重要的發展視窗。 公司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加強上下游廠商的深度合作,努力尋求更多的商機和商機。
問題二: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重點是什麼?
答:公司將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主線,在技術層面,瞄準數字經濟的核心應用和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前瞻性技術領域,依託河北省廊坊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產業基礎, 持續投入數字技術基礎研發,加強技術整合和行業應用產品創新,面向多樣化應用場景。在業務和市場層面,公司將持續公升級優化業務發展布局,持續推動公司發展轉型,緊緊圍繞“政務、實業、民生”三大核心領域務實創新,“聚焦政務、增量產業、深耕民生”,高度聚焦垂直細分領域健康盈利和戰略布局,高效整合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GIS、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持續迭代公升級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和產品,並在養老科技、軌道智慧型化等關鍵技術領域和關鍵行業場景進行定向突破,堅持“挖下一公里”的原則, 夯實基礎
問題3:公司各業務板塊的佔比是多少?
回覆:按產品應用領域的服務物件和終端使用者劃分,公司業務主要服務於政務、工業、民生三大領域。 銷售方面,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三大業務板塊約佔5:2:3水平。 公司將持續推進轉型公升級,不斷優化業務布局,力爭未來實現三大業務板塊的均衡發展。
Q4:公司在智慧城市行業的市場占有率是多少?
回覆:由於行業集中度低,目前沒有官方的市場份額統計資料。
問題5:公司有哪些突出優勢?
答:在行業經驗方面,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智慧城市領域的規劃、建設和運營,並在多個縣域得到應用,智慧城市行業應用系統已在100多個黨政機關成功落地,公司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根據河北省工商聯發布的榜單,自2017年以來,公司連續6年被評為河北省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在河北享有盛譽,在品牌和實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在技術儲備方面,經過多年的研發實踐,結合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GIS、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智慧城市場景不斷應用創新,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業務特點,在多個行業擁有自主智財權的研發體系, 並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加大研發投入,帶動新產品的快速研發、更新和迭代。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請專利40餘項,獲得專利證書10項,獲得軟體著作權證書300餘項。
在資質認證方面,公司建立了從研發、產品質量、資訊保安、運維服務到技術支援服務的全業務全流程資質認證體系,擁有20餘項體系認證和行業資質,主要包括CMMI成熟度5級《CCRC資訊保安服務資質證書》; “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級證書DCMM2”、“保密資訊系統整合資質證書”等,公司一直注重專案交付效率和質量。在服務能力和口碑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更容易得到使用者的信賴。
問題6:公司應收賬款對公司利潤影響較大的原因有哪些,後期有哪些對策?
答:一方面,受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經濟形勢、財政預算收緊等諸多因素影響,公司部分客戶的付款審批、專案審計、資金撥付等流程延誤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催收放緩, 收款進度不如預期,部分應收賬款已有3年以上。
另一方面,公司對應收賬款壞賬佔比較為嚴格,壞賬準備充足,導致公司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減少。 根據公司現行會計估計政策,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以賬齡為信用風險特徵計算:1年(含1年)應計比例為5%,1-2年(含2年)應計比例為10%,2-3年(含3年)應計比例為50%; 3年以上的應計比例為100%。
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1年內(含1年至2年(含2年)內應計壞賬佔比接近同行業上市公司; 公司2年以上(不含2年)的應計壞賬佔比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
此外,公司與客戶在2022年之前簽訂的銷售合同規定,付款條件一般為“驗收後付款”。 2022財年以來,基於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客戶銷售和結算方式開始趨向於分期結算,付款週期普遍約定為1至5年。 公司目前的銷售和結算方式存在一些調整和變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公司現有實際壞賬準備金額的變化。
但公司應收賬款客戶主要為**機構、銀行、大型國企、學校和事業單位等金融資本客戶,信用風險低,履約和支付能力強。 即使在經濟增長的壓力下,**各級也積極推動區域內到期債務和債券的延期或延期,努力化解債務壓力,而債務壓力尚未以重組、免除等極端方式解決,與公司債務有很大區別,因此不太可能出現重大違約、無法收回。 同時,公司將繼續加大期後催收的催收力度,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儘量減少對公司經營的不利影響。
以上內容和資料與介面位置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 這樣做的風險由您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