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由張藝謀執導,雷佳音、馬麗等主演,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的電影《二十條》在農曆新年伊始全國上映,成為本屆春節檔電影的重磅影片。
這是一部多維的電影。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反映中年危機的生活片:四十多歲的韓明為了讓兒子在城裡上學,被停職到市檢察院,但壞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兒子韓雨辰毆打校領導的兒子不肯道歉, 而妻子李茂娟憤憤不平,隨後毆打了校領導;搭檔陸玲玲恰好是他的初戀,妻子懷疑兩人是舊戀,韓銘為了不讓妻子誤會他,掩飾和辯解他,結果卻越來越黑,他無法解釋清楚。
從型別上看,這是一部喜劇片:電影融入了大量的喜劇元素,以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喜劇”方式,台詞、笑話和戲劇衝突擠滿了整部電影。
從社會角度看,這是一部嚴肅的現實主義電影:在喜劇的外衣下,直接指向嚴肅的司法問題和插科打諢中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展示:片名“二十條”取自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整部影片也聚焦熱議的正當防衛法, 講述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簡單期望,以及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為維護公平正義所做的努力。
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貫穿全片,公平正義的“三度”扣人心弦,發人深省:公訴人執著追求公平正義; 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看法; 公平和正義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
一方面,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著最樸素的期望,另一方面,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司法機關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更新司法理念,啟用休眠的正當辯護條款,努力維護辦案的公平正義。
檢察官對公平和正義的奉獻精神。
毫無疑問,在隱藏的插科打諢喜劇外殼下,電影真正的核心是:基層青年檢察官韓明和陸玲玲經受重重阻力,追根溯源,還原案件真相,守護公平正義的故事。
我不知道這有多難。 就像電影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所有正確的事情都有代價,但你不能因為有代價就停止做。
也正如主人公韓明所說:“刑法中的56681字,都是關於公平正義的。 然而,公平正義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讓法律條文中的公平正義落到每乙個具體案件中,就需要執法和司法人員的鍥而不捨。影片中確定正當防衛的艱難過程,是檢察官韓明和陸玲玲執著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
第二十條講述了三個案件,其中主線是王永強暗殺劉文靜的案件。 為了給孩子治病,王永強一家欠了村里的暴君劉文靜乙個高利貸。 為了討債,劉文靜殺了王永強的狗,用狗鏈把王永強綁在門口,並多次**王永強的聾啞妻子,甚至威脅要用刀**。 在恐懼和絕望中,王永強拿起一把剪刀,不分青紅皂白地刺了下去,導致村里的暴君受了重傷,後來死了。
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對於有著豐富辦案經驗的韓明和陸玲玲來說,不難看出,該案具有正當的防衛性質。 然而,正當辯護的一大難點在於,說起來容易,但證明、識別和改變傳統觀念卻很難。
難證:王永強正當防衛最直接的證據找不到——劉文靜放在車裡的那把刀。
難辨:作惡的劉文景被刺身亡,死者牽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其家人都是非常善於鬧事的村霸,他們以“表訴”的名義圍攻檢察院門口,給檢察機關辦案帶來巨大壓力。
傳統觀念難以改變:過去,由於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司法慣性的影響,刑法中的正當辯護條款基本上處於沉睡狀態。 從“誰能惹事就理”“誰殺誰傷誰”“殺命”等傳統觀念中,以及從平時起見,同類案件大多以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罪名起訴判刑。 要想打破過去的司法慣性,真正做出不起訴的決定,就需要在觀念層面進行創新,要有挑戰傳統的大勇氣。
克服這一“三難困境”的過程,恰恰是彰顯檢察官執著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
對於陸玲玲來說,她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體現在她不肯放棄正當防衛的直接證據(劉文靜藏在車裡的刀)。
其實,在電影開頭的敘事中,只有王永強的供詞有刀的存在。 就算是對於陸玲玲自己來說,她也不是百分百確定這把刀真的存在,但因為這把刀在決定王永強的正當防衛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陸玲玲從未放棄尋找這把刀。
客觀地說,在沒有間接證據的情況下,陸玲玲完全可以認為,這只是王永強為了給自己開脫而說的謊言。 這樣一來,通過程式起訴王永強就足夠了。 但陸玲玲沒有這麼做,即使面對劉文靜親屬圍攻檢察院的壓力,辦案時限即將逾期,有關方面直接要求盡快進行起訴,她也從未放棄。
最後,為了找到能夠證明刀具存在的證人,陸玲玲也因為王永強的妻子跳樓受傷,被取消了辦案資格。 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後悔,繼續默默地支援自己的搭檔韓銘公平辦案。 正是因為她的執著追求,在各方的支援下,她終於找到了刀,找到了確定正當防衛的關鍵證據。
比起陸玲玲的堅持,韓銘的堅持,是乙個變化的過程。
在處理張貴生案時,韓明更注重法律的適用和以往先例的參考,注重不犯錯誤。 在處理王永強案時,因為張桂生對案件原判結果不滿,在上訪途中意外身亡,郝秀萍因為擔心丈夫會被判重刑,兒子因制止校園暴力差點被扣留,絕望地跳樓。
正是經過這種思考,在聽證會上,儘管主管領導一再提醒,過去此類案件是要起訴的,相關聽證代表對正當防衛的認定也有不同意見,但韓明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認為王永強是正當防衛,不應被起訴。 最後,他的意見得到了領導層和有關方面的支援。 王永強被認定為正當自衛,被宣告無罪。
從一開始,韓明就傾向於盡快起訴王永強,完成辦案任務,到堅定地肯定王永強的自衛是正當的,這不僅沒有影響檢察官執著追求公平正義的形象,反而顯得更加真實。 因為,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本身就有乙個與時俱進的過程。
影片從小角度出發,利用辦案一線檢察官韓明的意識形態變化,生動地反映出司法機關認定“正當防衛”標準的變化——貼近立法初衷,沉浸於辯護人的立場,不再對辯護人過於苛刻,充分考慮辯護人在面對違法侵害時的緊迫感和緊張感, 事後以冷靜、理性、客觀、準確的標準,防止對辯護行為是否超限的判斷。
從總體上看,“韓明”的轉變是檢察機關辦案觀念轉變的乙個縮影——檢察機關在法治思想的指導下,對崑山反殺人案、福建省趙宇案、來源反殺人案、杭州勝春平案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合法辯護案件進行了準確依法處理, 以新的辦案實踐啟用刑法中的正當辯護條款(第二十條)。這無疑是對法治進步的有力詮釋,也是與時俱進、堅持公平正義的司法辦案的生動註腳。
公平和正義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
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律法的權威從何而來? 從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出發。 這種期望就是對公平正義的期望。 正如張藝謀導演所說:“中國人骨子裡充滿了愛和溫暖,他們有自然的古道和溫暖的腸子。 深厚的中華文化傳承,讓每個中國人對公平正義有了簡單的認識。 ”
針對這種期待,司法人員需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乙個個司法案件對當事人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如何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們處理的不是案件,而是其他人的生活。 “幾年前,一線檢察官辦案的經驗,如今已成為許多司法人員的共識。
在《第二十條》中,這樣的理解是通過檢察官陸玲玲說出來的,這引起了他在電影中的搭檔韓明的共鳴,也引發了不少觀影者跳出電影的思考。
的確,以影片中的三個案件為例,哪乙個案件不是當事人的命?
在電影主線王永強的案件中,如果王永強被判處故意傷害甚至故意殺人罪,可想而知,已經瀕臨絕望的郝修平已經失去了最後一絲希望,很可能自殺。 他們的爸爸在監獄裡,媽媽走了,他們殘疾的女兒怎麼辦? 這個家庭很可能會破裂和撕裂。 他們的生活可能因為這個案子而徹底毀了。
在韓明處理的張貴生案中,公交車司機張桂生阻止了流氓猥褻女乘客,在被流氓毆打後,反抗並傷害了流氓。 被起訴後,他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三年徒刑。 出獄後,雖然韓銘給了他很多幫助,幫他找了工作,但張貴生還是不服氣,覺得自己沒有錯,於是不斷上訪,希望能改過自新,最後在上訪途中車禍身亡。 張桂生的女兒傷心欲絕,同時給韓銘送來了靈魂折磨:“檢察官,你覺得我父親真的錯了嗎? ”
對於張貴生父女來說,這起案件是否影響了她們的生活?
在韓銘兒子韓宇辰的案件中,韓宇辰因為制止校園霸凌,傷害了教育局長的兒子,面臨向公安部門立案的風險。 一旦立案,韓宇辰可能就不能再去他所在的重點學校讀書了。 更重要的是,一旦立案,將影響韓宇辰伴隨他一生的是非觀和正義感。 對於韓雨辰來說,這個看似很小的案子,其實影響著他的一生。
影片通過這些普通人可能遇到的案例,向人們展示了:不僅是大案子,每乙個小案子,落在特定的當事人身上,都會為他們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這個時候,在司法辦案中,能不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就是公平正義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它不僅可以摧毀乙個家庭和乙個人的生活,還可以幫助乙個家庭和乙個人向著太陽成長。
正是因為看到了張桂生案中辦案對當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以及兒子的經歷,自詡為經驗豐富的檢察官的韓明,開始真正追求和思考立法的初衷和法律的價值,不再侷限於抽象的法律規定, 而是開始關注生動案件的當事人,不再糾結於過去的判決和司法實踐,而是開始反思什麼是“正確的事”,從老百姓對公平正義最樸素的期待出發。思考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檢察官,需要什麼樣的公平正義,他們終於打破了常規,做出了正當防衛的大膽決定。
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看法;
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要提高老百姓的公平正義觀,僅僅公正辦案是不夠的,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影片中檢察官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也體現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提出的檢察辦案理念——通過履行檢察職責和辦案,確保實質上公平正義的實現,讓公正正義在程式上更好更快, 使人民群眾在效果上感受到、感受到、公平正義,使檢察辦案的質量、效率、效果在公平正義中有機統一。
實質上,檢察官通過啟用刑法第二十條,作出正當防衛決定,確保實現實質上的公平正義,使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程式上,檢察官依法辦案,與公安機關爭分奪秒完善證據鏈,通過公開聽證的特別程式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確保公正正義在程式上更好更快,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效果上,檢察官在公開聽證會上充分闡釋法律和理性,將法律、理性、情感融為一體,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些追求公平正義的努力,也體現了新時代、新征程下檢察業績和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高質量、高效辦案”。
電影《第20條》劇照。 (*豆瓣)。
公平正義,簡單的四個字,為人民服務,卻有千斤頂。 **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努力使人民群眾在每乙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並呼籲各司法機關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改進工作。 為了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最樸素的情感期待,司法機關一直在努力追求和努力前行。
第二十條體現了公平正義的雙向奔波——人民的期望和司法機關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努力,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高效辦案”的藝術表現。
*:方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