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100字,時長約6分鐘。
本文**:劉勝軍整體觀點(劉勝軍小額財經出品)。
文:劉勝軍。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顯著。 從失業率、網約車數量、寫字樓超市空置率、物價指數、居民存款、FDI增速等微觀指標不難看出,三駕馬車壓力很大。
消費壓力主要來自疫情後的疤痕效應。 發達國家在疫情期間普遍沒有足夠的現金分發給民眾,這緩解了疤痕效應。 此外,房地產下滑引發的“負財富效應”也對消費產生了抑制作用。
出口壓力主要來自歐美國家推動的鏈條脫鉤脫鉤。
投資壓力主要來自房地產低迷和民營企業預期不穩定。
穩定經濟,需要採取以下四大舉措:
1、大筆資金刺激消費
從2024年到2024年,中國以“四萬億元”大額刺激經濟,意外收穫了高鐵奇蹟。
今天,基礎設施普遍過剩。 繼續在基礎設施上花錢是不明智的。 好的鋼材應該用在刀片上,消耗就是刀片。 疫情三年來,居民儲蓄消費透支顯著,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有所降低。 此外,由於次貸危機以來槓桿率持續上公升,家庭部門的債務水平明顯居高不下。
鑑於中國有14億人口,按人均萬元的力度計算,家庭債務佔GDP的比值需要14萬億元的消費刺激。 中國現在的GDP幾乎是2024年的3倍,毛振華教授提出的10萬億元刺激應該更合適。
今年上半年,我國家庭銀行存款增長1191萬億元,創10年來新高。 這表明居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更加謹慎,支出意願降低。 考慮到美國居民儲蓄率低,中國居民儲蓄率高,消費刺激應以消費券而非現金形式發放。
不要擔心財政赤字。 消費刺激具有乘數效應,可以振興經濟,擴大稅基,從而增加稅收收入。 消費刺激導致的財政赤字實際增加將遠小於10萬億元人民幣。
由於我國家庭收入佔比過低,大規模的消費刺激也是一種合理的修正。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人均GDP的46%7%,2024年降至43%。 從2024年到2024年,**消費佔最終消費的比重增加了45%,家庭消費佔比下降45%。
2、以更堅決的態度穩住房地產
受三道紅線、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不應再擔心房價飆公升,但應努力防止房地產崩盤的危險。 房地產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頭號拖累。
單維健:中國經濟有能力持續增長,《巴倫週刊》必須從供給側和需求兩方面努力,穩定房地產。 只穩定了供給側,需求難以改善; 只是為了刺激需求端,買家不敢買,因為他們擔心開發商不會完成。
鑑於房地產形勢嚴峻,建議:1)全面取消限購;2)開發商全面恢復正常融資。“白名單”是不可取的,因為對未列入白名單的公司是不公平的,不應該“挑”出獲勝者; 3)可以考慮用房貸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
(三)實質性改革,提振民營企業投資意願
民營企業當前躺平心態是由多重複雜因素造成的: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未來不確定性增加;2)脫鉤、斷鏈導致部分企業觀望或產業鏈轉移心態;3)“民營企業退出論”的寒蟬效應;4)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弱,投資機會匱乏;5)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沒有得到緩解;6)房地產下跌。2024年前三季度,民間投資下降06%,但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後,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1%。
*:世界銀行)。
*:中國銀行研究院)“民營經濟31條”打響了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第一槍。其次,需要具體的實施和具體的行動,乙個行動勝過十幾個方案。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10周年。 2)打破行政壟斷,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公平競爭;3)金融機構要回歸市場化,對民營企業貸款佔比由目前的1 3提高到2 3的合理水平;4)以實際行動懲處誹謗民營企業、煽動民營企業不穩定者。
四、實施“制度開放”,“下乙個中國”還是中國
擴大對外開放是應對“脫鉤斷鏈”的最好辦法。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 近年來,中國採取了具體措施:允許特斯拉等外資汽車公司設立獨資企業; 允許師父發行人民幣卡; 法國、德國等6個國家單邊免簽
在此基礎上,要達到CPTPP、中歐投資協定等高標準,以“單邊開放”的歷史勇氣擴大制度開放。 其中,如何確保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競爭中立性”是乙個突出問題。
建議各部門認真檢視對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不夠透明的“隱性歧視”,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清理相關政策和程式。 為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一級修改了2600多部法律法規,地方一級修改了近2萬部法律法規。
穩增長,軍人速度快,要及時制止惡性迴圈的出現。 只有“超出預期”才能真正提振信心。
劉勝軍
堅持說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24年,他參加了總理經濟研討會。
天俱時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劉勝軍是小額信貸的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開發促進會首席專家。
他是《下乙個十年》的作者。
山東菏澤定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