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三星晶元代工大戰,中芯國際利潤減半!
中芯國際股份***"中芯國際")近日公布了2023年財報,營收4525億,比去年同期減少861%;公司淨利潤為4823%,減少6025%。
這個數字確實出乎意料,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最大的晶元消費國,儘管中國在2023年排名***154%,但其價值仍高達250億元。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公司,產量至少為154%左右,就算拿到50%,也會有近2000億元的營收,按照這個速度,利潤不會下降太多。
但資料是真實的。 利潤有所下降。 中芯國際盈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眼尖的網友統計,中芯國際2022年的毛利率為38%,而2023年為19%3%,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的淨利潤正在下降,主要是因為毛利率下降。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1)全球晶元行業增長放緩導致庫存量大、需求疲軟;(2)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台積電、三星等各大廠商紛紛掀起大戰; (3)中芯國際產能擴張過快,導致產能過剩,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晶元行業正處於全球衰退之中。
消費電子行業、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都離不開晶元,這既是榮譽也是損失。
2023年,華為發布了Mate 60,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隨後又發布了iPhone 15系列的旗艦機型,還進行了幾次**降價,但銷量下滑的趨勢一直沒有逆轉。
據有關部門介紹,到2023年,全球移動**數量將達到11臺7億台,為10年來最低。
除智慧型手機外,全球PC出貨量大幅下滑,Counterpoint Research(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PC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4%,為十多年來最大降幅。
有了戴爾,這個"中國化"該品牌的出貨量下降了20%。 在中國,聯想的市場份額為24%,聯想是排名第一的PC供應商,其次是惠普,佔21%。
隨著商業和家庭兩大板塊的急劇下滑,世界PC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 更可怕的是,PC不再是未來的藍海,銷量不可逆轉。
手機和PC的銷量並沒有對他們的銷量產生直接影響,晶元廠商減產單晶元已經是新標準,在今年的市場中,高通預計會減少6000萬顆晶元,而蘋果、聯發科等也將減少晶元的出貨量。
這無疑將對晶圓代工產生巨大影響,無論是台積電、三星,還是中芯國際,都將面臨難以想象的困難。
台積電和三星展開了一場大戰。
隨著訂單的下降,晶圓代工廠開始計畫在2023年初降低**。 三星率先下調了**,對成熟製程產品下調了10%,目前已經接到了台灣晶元廠商網通的部分訂單。
會後,三星還聯絡了高通、聯發科等一些客戶,準備做出更多妥協,爭取從台積電手中拿下高通6奈米驍龍處理器的訂單。
三星的舉動,就像是一塊石頭扔進了石頭裡,引起了無數的漣漪,讓整個湖面變得一團糟。 為了確保三星不會收回其產品,聯電和Gee-X對部分客戶採取了降價策略。
面對三星的打壓,台積電也覺得有些涼意,因為有傳言稱台積電已經進入了大折扣,8英吋晶元的價格漲幅了30%。
三星更進一步,將生產成本降低了5-15%,以吸引更多訂單。 台積電隨後效仿,將7nm工藝晶元的生產成本降低了3%至5%。
三星電子、全球先進半導體和功率半導體製造商也下調了15%-20%,而中芯國際僅下調了10%。
截至目前,台積電、三星、基思、聯電、中芯國際、華虹、喜達屋等七大晶元廠商一直在降價。
群智顧問表示,目前晶元行業的**下滑主要集中在28nm及以後的工藝上,而28nm之前的工藝並沒有明顯下降。
不過,據了解,在這一年裡,OEM廠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產能,通常以減產來吸引消費者投資薄膜。
可想而知,如果智慧型手機和PC需求持續低迷,出廠價會進一步下跌,最後的反思是“你不買我就不買,降價500”。
中芯國際產能擴張加快。
雖然晶元價格有所下降,但似乎並沒有阻止晶元廠商擴張。
台積電投資400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家工廠,分別生產3奈米、4奈米和5奈米工藝。
三星還表示,將在未來20年內向美國11家工廠投資2億元人民幣,包括奧斯汀和德克薩斯州的泰勒。
此外,中芯國際將投資1500億元建設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四家工廠,月產能為3.5萬片。
提供 28 nm 或更高的工藝,包括模擬電源系統、高壓控制器、微控制器、混合訊號、射頻、影象感測器等。
超過70%的電力供應給本地公司,20%供應給外國公司,其餘的則共享。
中芯國際新工廠的月產量擴大至80臺6W晶元,但目前生產效率只有75%,低於80%,還有1 4個不在生產中。
在容量不足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停機,但會花費一定的金錢,並且會丟失一些裝置。
有人會覺得奇怪,現在市場上不缺芯,產量已經超過飽和,那麼廠家為什麼還在增產呢?
事實上,廠家們還在擔心生產過剩,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減產才能贏得更多的訂單,這將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然而,如果此時由於對企業盈利的擔憂而減產,將造成更大的危機。
在其他廠家不斷增產降價的情況下,廠家會選擇能力更強的代工企業,而能力不足的代工企業則被市場排除在外。
競爭越激烈,企業生存的壓力就越大,只有那些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企業,才是未來的明星。
因此,雖然知道晶元產能已經超負荷運轉,但各大代工廠還是加大了產能。
總而言之,2023年,晶圓代工廠的生存將非常困難,因為市場的疲軟已經導致晶元設計人員不斷削減訂單,如果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訂單,那麼他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各大晶圓代工廠,都收到了來自蘋果、聯發科、高通、AMD、博通、英偉達等公司的主要客戶,紛紛下調了**,更不用說中芯國際了。
到 2024 年,各大半導體公司都瞄準了人工智慧,並希望借助這項技術超越自己。
我是科技,如果你覺得好,就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