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任首相田中角榮(Kakuei Tanaka)有著傳奇的人生故事。 他從新潟縣乙個貧窮的牛販子起家,雖然因家庭垮台早早輟學打工,但他在16歲時毅然決然地獨自前往東京,做過建築工人、搬運工、見習記者,同時在業餘時間在私立工程學校學習土木工程, 並最終獲得了文憑。
1938 年,命運似乎眷顧了他,儘管他被徵召入伍並可能成為戰場上的炮灰,但他還是得以帶著肺炎回家。 回到日本後,田中利用他在建築公司的經驗成立了一家私人建築公司。 儘管最初遇到了挫折,但他在此過程中結識了房東的女兒花子。 兩人於1942年結婚,田中繼承了岳父的建築業,事業迅速上公升,成立了田中民用建築株式會社,在二戰後日本重建的繁榮時期,成功成為日本知名的富商。
戰後,日本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平民開始有機會參與政治。 1947年,29歲的田中角榮抓住機會進入政界,成功當選為國會議員。 在美國試圖控制日本的時候,他發表了捍衛日本內政自治的演講,幫助吉田茂保住了首相的位置,他還被重新用作法務省政治副部長。 儘管不久後就捲入了**案**,但被關押在看守所的田中以高票當選為立法機關議員,顯示出強大的公眾支援。 1950年,田中被無罪釋放後,在吉田茂的支援下,他在政界聲名鵲起。
1957年,39歲的田中角榮首次進入內閣,擔任後務大臣,創下了戰後最年輕內閣成員的新紀錄。 面對保守勢力的反對和壓力,他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地將日本推向了電視時代,被譽為“有電腦的推土機”。 之後,他成為財政大臣,並擔任這個職位多年,積累了深厚的影響力。
1972年,田中角榮挑戰首相佐藤榮作,通過發布“日本列島轉型理論”政策綱領,有效贏得議員的支援,成功反擊王位,成為首相。 上任兩個月後,他頂住巨大壓力訪華,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成為第一位承認歷史上侵略中國罪行的日本首相。 然而,這一舉動在國內遭到了強烈批評,田中甚至面臨生命威脅和盜賊的指控。
在國內事務方面,田中貫徹“日本列島轉型論”,重新規劃國家產業布局,縮小城鄉差距,努力實現全國平等發展,對日本後來的社會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晚年因涉嫌賄賂醜聞而被迫**,但他對中日關係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直到他生命的盡頭,田中角榮仍然致力於促進中日友誼。 1992年,他身患重病,行動不便,帶領一家三代人來華訪華,參觀了盧溝橋和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表達了對歷史的反思和對兩國和平與友誼的堅定信念。 1993年12月16日,田中角榮病逝,兩年後被日本最高法院定罪。 無論如何,田中角榮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他的優點和缺點已經成為那段複雜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