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環球時報新**】。
連日來,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在香港引發的風波仍在發酵。 此前,梅西和目前效力於美國隊的國際邁阿密來到香港進行一場友誼賽時,並沒有像主辦方和贊助商特區所希望的那樣踢球,也沒有在賽後安撫失望的球迷。 這種做法在香港乃至整個中國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也引發了對梅西的批評。
從英國《金融時報》關於此事的最新報道來看,梅西的香港風波也讓一些美國人,尤其是那些關注美式足球發展的美國人感到緊張。 因為他們也對去年7月來到美國踢球的梅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給不溫不火的美式足球帶來深刻的改變。 但梅西和邁阿密國際隊現在在香港的“公關噩夢”提醒這些美國人,他們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梅西身上。
畢竟,國際邁阿密在營銷上過於依賴梅西的個人影響力,指望他在第一次國際巡迴賽中成為俱樂部的黃金招牌,而當他在香港出現失誤時,整個俱樂部的品牌聲譽都被考慮在內。
一位致力於將歐洲足球引入美國的人士也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梅西一受傷,**煩惱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在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就上演了。
另一方面,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香港之行的“每乙個環節”都出了問題,並將更多的責任歸咎於國際邁阿密及其共同所有者、前英格蘭球星大衛·碧咸,認為碧咸的經歷不應該讓事情變成這樣。
至於梅西,該報認為他已經36歲了,還有1000場比賽要打,稱他“不是機器”,必須儲存體力,俱樂部也擔心他真的會受傷,影響聯賽。 但這種可能性也反映了梅西在香港引起爭議的乙個主要原因。
因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梅西和邁阿密國際隊可能都不認為香港的比賽很重要,重要到梅西需要親自上場,所以即使他們和主辦方簽了合同,他們還是用“傷病”來愚弄過去。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麼多港球迷之所以想去看美式聯賽中排名靠後的球隊,完全是因為梅西,因為梅西會上場,就算他真的不能上場,只要能繞著賽場走一圈,在賽後向球迷揮手致意, 很多人都可以滿意。但梅西和國際邁阿密做得太好了,包括後來在日本表現出的那種對比。
至於梅西的個人水平,其實美國《紐約客》雜誌在去年7月梅西開始在美國踢球後,就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從文章的描述來看,梅西之所以選擇在美國踢球,似乎是因為美國的水平太低,他不會因為想像在歐洲踢球時那樣划槳而受到球迷的噓聲,就算他划船, 他可能仍然是這裡最好的。
然而,當他面對那麼多在香港愛他、花錢看他的粉絲時,他甚至似乎連划槳都沒有,只是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