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名稱的由來,軌距1435mm,增加知識!
雖然這個問題可能被認為有點幼稚,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很多人不清楚為什麼火車的名字"火車",以及為什麼火車軌距是 1435 公釐。
所以,我就來問這兩個問題,為大家普及一些關於火車的基本知識。
火車起源於蒸汽機時代,火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火車一響,**萬兩,象徵著火車對經濟的巨大貢獻。
正是因為火車的出現,人類才得以進入工業革命時代,開啟了歷史的新篇章。
當火車剛發明時,它的速度太慢了,甚至趕不上馬車。 當時,車廂裡裝滿了煤和木頭,火車需要一名或幾名工人不斷新增燃料,為蒸汽機提供動力。
啟動和停止非常緩慢,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其中大部分是白氣和黑煙。 此外,火車需要不斷燃燒木材和煤炭才能繼續行駛。
英國鐵路先驅喬治·史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成功地將蒸汽機車帶到了"玩具風格"蒸汽機車被推廣為陸路運輸的重要手段。
1814 年 7 月 25 日,他親手建造了它"布魯克"機車開始執行,這台機車只有兩個氣缸和乙個 25公尺長的鍋爐可以拖曳8輛礦車,負載能力為30噸,速度為每小時6輛4公里的速度是鐵路運輸新時代的開始。
當布魯克號沿著煤軌疾馳時,礦工們被眼前的龐然大物驚呆了。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這台看似“怪物”的機器可以取代傳統的馬車運輸貨物。
你知道“布魯克”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因為它的煙囪不斷向外噴火,所以它被恰當地命名為火車。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國際標準的軌距是1435公釐嗎?
他是“鐵路之父”,設計並建造了第一條現代鐵路,被譽為“鐵路之父”。 正是他的貢獻使乘火車旅行成為可能,他設定的鐵路軌距是根據當時馬車的車輪距離 1435 公釐設計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個標準起源於古羅馬文明。 據記載,西元前55年,古羅馬軍隊入侵不列顛大不列顛島,並以馬車的軸距為基礎,在這裡和歐洲其他地區鋪設了道路。
為了方便起見,英國人使用古羅馬人四輪馬車的軸距作為製作馬車寬度的標準。
起初,英國人製造了火車,取代了馬車。 然而,在設計鐵路時,他們自然而然地遵循了 1435 公釐的寬度。 自火車發明以來,各國的鐵路軌距各不相同,使跨境運輸變得困難。
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採用早期的1435公釐軌距作為列車的標準軌距,這不僅增加了列車的運力,而且降低了運輸成本。
因此,1435公釐被認為是國際標準。 除標準軌距外,還有窄軌距和寬軌距,分別稱為窄軌。
你知道我國的軌距標準嗎? 答案是1435公釐。 這是因為中國剛引進鐵路技術時,包括詹天佑在內的很多工程師都是從歐美留學歸來的,所以中國的軌距從一開始就採用了國際標準。
目前,中國所有鐵路,包括子彈頭列車和高速鐵路,軌距寬度為1435公釐。
窄軌鐵路是指軌距小於1435公釐的鐵路,在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非洲、中美洲等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中國援建的坦桑鐵路是1067公釐的窄軌鐵路。
1530公釐寬軌鐵路主要應用於俄羅斯、獨立國協國家、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孟加拉國、烏克蘭、智利、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而自鐵路誕生以來,關於哪種軌距最好一直存在爭議。
傳統的標準履帶 1435 公釐被認為是最理想的履帶設計。 在建設成本和運營穩定性方面,它表現良好。 然而,寬軌鐵路也有其獨特的優勢。
首先,它可以大大提高列車的運輸能力,行駛穩定性也更強。 此外,火車車廂內部寬敞舒適,為乘客提供更好的旅行體驗。
然而,寬軌鐵路也有其缺點,例如橋梁和隧道的建設成本增加,列車轉彎半徑大,占地面積大。
窄軌鐵路的優點是建設成本低,轉彎半徑小,車廂重量輕,牽引需求小。
但是,就實際執行效果而言,無論是寬軌還是窄軌,在效能上都沒有明顯優於標準軌距。 因此,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 1435 公釐的標準軌距。
綜上所述,各國軌距的差異使跨境鐵路運輸變得困難。 但是,目前看來,讓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採用統一的標準量規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