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遠征軍,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 1925年,國民革命軍正式成立。 國家軍事委員會決定廢除所領的幾個主要地方軍的名稱,統一為“國民革命軍”,在軍、師中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門,實現軍政務一體化。
何英琴
何英勤,中國**陸軍一等將領,貴州省興義人,曾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24年赴廣州,任大本營總教官、黃埔軍校總教官、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 1927年4月,他跟隨蔣介石發動了4月12日反革命政變,在浙江進行反革命。 1930年3月,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部長。 之後,他擔任“鎮壓共產黨”軍隊的前線指揮官,並首先積極參與。
第一、二、四“圍剿”。
在全面抗日戰爭中,他擔任第四戰區司令員、中國遠征軍參謀長、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 1941年1月,他與蔣介石策劃了皖南事變。 1945年9月9日,何英欽在南京接受了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仁治簽署的投降書,該投降書由日軍侵華總參謀長淺三郎小林提交。
1948年赴臺,先後擔任“**政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聯合國同志會”主席、“三民原則和中國統一大聯盟”主席。 他於1987年10月中風,不久後去世。
譚妍錘
譚彥民是湖南茶陵縣人。 祖安二字,安組,不。無所畏懼,車翟,國民黨二級軍將,湖南省**主席。
1920年,在孫中山的支援下,歷任湖南省省長、省長、湖南總司令三職。 1923年,他贏得了孫中山的信任,先後擔任大元帥大本營內務建設部部長,湖南省省長和湖南陸軍總司令。 1924年,國民黨成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9月被任命為北伐總司令。 1928年,他當選為國家**主席。 10月,他被任命為執行委員會主席。 1930年9月22日,譚延民在南京病逝。
朱沛德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本名奕志,生於雲南省安寧縣,出生於陸豐元永井(今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陸豐縣一坪朗鹽礦元永涇礦區)。 國民革命軍南京**軍事學院院士,國家**軍事訓練處處長,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
朱佩德在雲南講武術時期和**時被稱為模範二朱,保護國戰爭後,戰爭一直跟隨孫中山先生,後來擔任第三軍司令員參加北伐戰爭,成績突出,任江西省主席、參謀長、 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是國民革命軍首批正式授予一級將軍軍銜的八人之一。
1937年2月17日,因注射血液中毒在鼓樓醫院去世,享年49歲。
李吉申
李繼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又名任超,原名李繼臣。 廣西梧州市龍巍區人。 黃埔軍校副院長; 前國民黨高階將領。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早年也曾留學日本,回國後歷任廣東軍第一師參謀長、師長,西江善後督導,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
1925年,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司令員。 北伐戰爭中,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廣東省主席、國民革命軍八路軍總司令。
1933年,由於不習慣蔣介石的行動,他組織了反蔣抗日活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反對國民黨政策的號召。 1948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 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 他的結局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長遠的眼光看蔣介石撐不了多久,就不再跟著他走了。
李福林
李福林(1874-1952),又名鄧通,廣東省番禺市人。 生於綠色森林。 1907年,他加入了新加坡的中國同盟。 次年,他從新加坡前往越南,參加了河口起義。
1917年孫中山南下時,負責中國陸軍、海軍和陸軍大元帥的警衛,並擔任親軍總司令。 1920年,他參加了對桂軍閥的驅逐。 次年,他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2年,“六一”兵變後,他回到師部討伐,軍隊戰敗,撤退到江西和福建。 1925年8月,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司令員。
1952年2月,李福林在香港病逝。 李福麟也是蔣介石的支持者,發誓要追隨他,但最後在廣州時,他見潮水退去,逃往香港。
程倩
程遷(1882年3月31日-1968年4月9日),人稱松雲,漢族人,湖南醴陵人,曾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修,後跟隨孫中山,加入同盟,任湖南軍部部長。 國民革命軍一等上將。
國民黨時期,歷任廣州大元帥軍副司令員、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司令員、第一戰區司令員。 蔣介石**、李宗仁上台後,程遷派人秘密聯絡中共,後加入中共,國民黨發現後將他開除黨籍。 後任湖南省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
1968年,因肺炎大出血在北京去世,享年八十七歲。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廣西桂林市臨桂人。 國民革命軍一等將領,中國國民黨“桂部”領導人,中國第一副手、第一副手。
他是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人物,在北伐之前,他致力於兩廣的統一,奠定了北伐的基礎,推動了北伐。“九·一八”事件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員。 1948年,國民黨通過憲法,當選為代表**。 蔣介石下山後,曾任第一代,曾試圖以和談救民,但沒有成功。
當白崇禧的軍隊被殲滅時,他的政治生涯基本結束了,1949年,他以外出看病為藉口飛往香港,然後飛往美國,在那裡逃亡了16年。 蔣介石逃往台灣時,被正式免去副職,在國外並不比在自己的國家舒服,這幾年他多次派程思遠到北京,並被提拔為總理,為他返回祖國大陸做準備, 1965年,時隔16年,在各方努力下,他終於回到了北京,回國後受到***的接待。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他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太兒莊的血戰,一件是回歸祖國。
唐勝志
唐聖志(1889-1971),字孟曉,奶名祥生,信佛後法名法智,名曼德,湖南東安人,國民革命軍一等將領。
1929年任國民黨**軍參議院議長、五路軍總司令。 1935年4月,他被任命為陸軍上將。 1937年奉命指揮南京防務,12月11日晚,蔣介石連續發兩封電報,命令“相機撤退”,12日,唐聖志召開高階將領會議,決定“衝破圍困,一分渡江”。 他在家鄉東安創辦了“藥香書院”,在那裡學習佛教、哲學、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和古典文學。
北伐結束後,唐聖之極力主張對蔣介石進行十字軍東征,他命令第4軍向長江以東進軍與蔣介石作戰,蔣介石在上海被電化,唐聖志和馮玉祥、閻錫山、韓扶玉等75名高階將領第二次反對蔣介石, 其間,因嚴錫山叛亂失敗,逃往東南亞。
1949年,唐聖志回到家鄉,暗中支援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鬥爭,為湖南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事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 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第二和第三代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他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
1970年4月6日逝世於長沙。
他三次反對蔣介石,說明他骨子裡不壞,他是為了廣大受苦受難的同胞,所以他最後的結果也不錯,如果你蔣介石做得不好,我就反對你,不管你是誰。
以上就是北伐軍8位統帥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只有知時相識的人才能長久,適應時代的大勢,否則只會有悲慘的結局。
喜歡我,請“點讚”+“評論”喔,我們很快就會見到你,歡迎來到我的主頁**更多精彩內容。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