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資料成為生產要素是必然的還是歷史的必然?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09

作者 |陳道斌.

來源 |資料經緯。

引言]經典經濟學著作中生產要素的定義:生產要素是指用於生產產品和服務的投入,勞動力、土地和資本是最重要的三個生產要素。土地是廣義的自然資源,包括用於生產活動的所有自然資源。 資本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所有資本貨物,如機器、裝置、廠房等。 勞動是指雇傭工人的生產性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智財權制度的建立,技術和資料也作為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這些要素共同創造產值。

它必須成為人類生產的要素。

根據古典經濟學的定義,生產要素必須滿足以下八個基本條件:

1.有效性:它必須是有效的,即它能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提供實際的好處和貢獻。

2.可交易性:必須能夠進行市場交易,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可再生性:它必須是可持續和可再生的,以確保長期穩定的生產活動。

4.可替代性:它必須是可替代性的,即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使用一種生產要素來代替另一種生產要素。

5.規模效應:它必須具有規模效應,即通過集中大量的生產要素來獲得更大的收益和收益。

6.相互支援:生產要素必須相互匹配,才能實現平穩和連續的生產過程。

7.產權的明確性:生產要素的產權必須明確,以保護生產者的權益。

8.穩定性:穩定性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的必要條件。

我們可以把這些基本條件理解為必要條件,現在我們能不能通過分析資料來滿足這些必要條件,成為繼人力、土地、資本、技術之後的人類生產第五要素?

1)八個必要條件可以歸納為三類問題。

第一類是技術實現的可行性(technical feasibility),我將其歸類為有條件的,是指資料能否通過技術手段做出,滿足生產要素的三個必要條件。

第二類是經濟理性問題(economic rationality),我將其歸類為經濟意義上的“產出”投入能否實現,從而保證經濟活動能夠持續,資料能夠滿足生產要素的兩大必要條件。

第三類是人類知識的積累能否找到資料**的應用問題(方**)我把條件歸入這一類,是指通過對人類現有知識的積累,建立有效利用資料要素的方法和制度體系,使資料能夠滿足生產要素的三個必要條件。

2)三大支柱基本解決了上述三類問題。

第一類問題是如何從技術角度全面、可靠、穩定地解決資料元素問題,而網際網絡恰好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和手段,我稱之為第一支柱。

第二類問題是,用什麼來保證資料元素的大規模使用,實現經濟上的合理性。 摩爾定律支撐的單元資料採集、傳輸、管理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公升(另一方面,單元資料採集、傳輸、管理和計算成本的不斷下降)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稱之為第二支柱。

第三類問題是應該使用什麼理論和方法來使用資料元素來實現人類想要的功效、效用和收益。 自人類誕生以來積累的知識和能力已經證明了有效使用資料元素的能力,我稱之為第三支柱(圖1)。

圖1 生產要素條件分類的三大支柱和資料要素的支援。

支柱1:網際網絡提供資料**和價值實現場景。

網際網絡起源於 1969 年的美國阿帕網,並一直通過網際網絡傳播到今天。 0 三個發展階段。

網際網絡 10(又名 Web 1。0)指PC網際網絡時代,主要特點是資訊的單向傳遞,**作為資訊的發布者,將資訊傳遞給廣大網民,網民被動地接受這些資訊。網際網絡 10時代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基於巨大的點選流量,通過廣告、付費內容等方式實現盈利,代表入口網站有搜狐、新浪、網易等,這些都是以機構提供資訊為主,具有“一對多”的單向發散特徵,解決了社會資訊消費問題。

網際網絡 20(又名 Web 2。0)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互動,使用者不僅是內容的消費者(觀眾),更是內容的生產者,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分享、增值和資訊流動,使用者可以自由參與網際網絡內容的創作和傳播,代表性應用包括部落格、百科(wiki)、抖音、 微信和其他社交網路 (SNS) 和即時通訊 (IM)。網際網絡 20不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免費資料**,還為資料創造了價值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場景,解決了資料持續生產(供應)的問題。

網際網絡 30(也稱為 Web 3。0)指當前網際網絡發展的第三階段,主要特徵包括智慧型化、大資料化、虛擬與現實的結合、開放性等,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和習慣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為網際網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網際網絡 30可以提供金融支付、自動駕駛、生產流程優化、資料資產交易等價值創造活動,構成數字經濟的基礎,解決資料價值實現問題(見圖2)。

圖2 網際網絡作為第一支柱的資料要素的發展歷程。

Google 統計總共發布了 1 個29 億本印刷書籍,約佔 65萬億字。 ChatGPT 是一家開放的 AI 公司,目前平均每天接受約 3 個用於各種服務的內容輸出1億,按照這個速度,ChatGPT目前每14天輸出的文字比人類在1440年和2013年600年發布的文字總量還要多。

據統計,2002年和2020年全球報告的有效管理資料量增加了4個50,000 次(見圖 3),這一切都歸功於網際網絡的作用,並且這種能力還在不斷發展和加強。 因此,網際網絡已經完全滿足了資料要素2(可交易(可再現(穩定性))的三個必要條件。

圖3 2002年 2020年全球管理資料量增加450,000次。

第二個支柱:摩爾定律保證了資料作為生產要素的經濟合理性。

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於1965年4月提出,自提出以來一直影響著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成為電子行業進步的基石,推動了科技行業對新技術的不斷追求和創新,其影響力持續不斷。 摩爾定律的意義在於:

1.摩爾定律揭示了資訊科技的發展速度。 作為電子產業發展的基石,它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長期的發展目標,為科技產業的規劃和發展提供了精準的思路和目標。

2.摩爾定律推動了科技行業對新技術的不斷追求和創新。 為了實現摩爾定律,科技公司必須不斷改進和更新他們的產品。 這種創新動力使我們能夠擁有當今的高效能計算機、智慧型手機和其他先進的電子裝置。

3.摩爾定律推動了微處理器、儲存器、數字訊號處理器等現代計算機核心硬體技術的不斷發展。 晶元製造工藝已經達到了今天的7nm以下水平,使資料儲存、傳輸、分析、管理和應用成為未來最賺錢的行業。 知名晶元巨頭 Nvidia 的 GPU 效能提公升說明了這一點(見圖 4)。

圖4 2003年NVIDIA GPU效能提公升約1 2020年20,000次。

總之,正是摩爾定律上述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保證了社會中各企業持續資料儲存、計算和應用的經濟合理性,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經濟效益,為資料要素參與生產活動提供了實際利益和貢獻。

第三大支柱:人類知識的積累提供了資料的應用**。

資料的管理和使用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過程的,關於資料管理與應用的知識與應用方法的書籍不少,《資料科學五十年》對相關方法做了很好的總結和回顧,但本文未能涵蓋人工智慧近年來的快速發展。 事情在發展,道路曲折,前途一片光明,總結AI的發展路徑非常貼切。 人工智慧與資料元素高度相互依存,雖然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曲折,但最終將證明人類知識的積累和智慧之光可以有效駕馭資料元素,服務人類福祉。 人工智慧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曲折的發展階段:

1.起源:1950年,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通過詢問機器是否可以思考,成為AI發展的基石。

2.1956年,在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正式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並開始研究符號AI,試圖通過人類思維的方式設計智慧型系統,而這一階段主要集中在符號邏輯和推理規則上,以模擬人類思維。

3.第一波浪潮與寒冬:1956年至1974年間,人工智慧研究在符號學、推理學、專家系統等領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機器定理證明、跳棋程式等。 然而,由於計算機效能的侷限性和知識表示的難度,人工智慧研究在 1970 年代陷入了第乙個寒冷的冬天。

4.機器學習的興起和第二個冬天:1980年代,機器學習成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方向,研究人員開始轉向神經網路和機器學習,模仿神經元的連線和規則來實現智慧型。 然而,在20世紀的90年代,人工智慧再次陷入低迷,許多人擔心AI的未來。

5.深度學習的突破和蓬勃發展:自21世紀初以來,隨著算力的提高和海量資料的積累,深度學習開始興起。 現階段,借助大資料、雲計算、深度學習等技術,人工智慧研究在語音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械人、自動駕駛等領域取得了突破(圖5)。

圖5 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

自2011年以來,人工智慧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並在醫療、金融、教育、交通等廣泛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總結與展望:資料成為生產要素是歷史的必然。

縱觀人類發展的25萬年歷史,勞動是最古老的生產要素,貫穿於人類發展的全過程。 西元前 9500 年,出現了農業文明,土地成為生產要素,至今仍在使用,近 1它有20,000年的歷史。 1760年進入工業文明,技術和資本成為生產要素僅260年,方興未艾。 如果說1969年美國阿帕網誕生,就是網際網絡誕生的第一年(但是,這個支柱中資料資源的自動生成和價值創造場景的形成,要晚於這個時間點),而1965年的摩爾定律被提出來作為第二支柱的第一年(然而, 這個支柱的經濟合理性晚於這個時間點),人類知識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人類的起源。如果我們把所有三個支柱都可以作為資料元素的第一年的時間交集,那麼資料成為生產要素的時間將不到 50 年。

通過以上清醒的觀察,資料要素起源於當下三大支柱逐漸形成的時代,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從歷史上看,能稱為勞動、土地、技術、資本的生產要素屈指可數,每一種生產要素都具有“顏值永恆”的特點,即一旦成為人類的生產要素,就會一直陪伴著人類,不會半途而廢。資料成為生產要素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它符合人類“萬物都是一點”和“物理宇宙起源於資訊”的認知,具有強大的三大支柱支撐,滿足生產要素的所有必要條件。 我們當代人類創造了網際網絡和摩爾定律兩大支柱,強化了人類知識的支柱,見證了資料成為生產要素的歷史壯舉。 我們可以自信地得出結論,資料將成為生產要素,資料元素將伴隨人類一路走來,人類將利用資料元素創造乙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歷史的文明時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參考文獻: 1《經濟學原理》,作者:N. Gregory Mankiw,譯者:梁曉敏、梁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2.《薩繆爾森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著,陳曉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1月。

3.資料科學50年,D**id Donoho著,天雲和謝華翻譯,網路鏈結,2015年9月18日。

4.《智慧型時代》,吳軍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

5.《資訊簡史》,詹姆斯·格雷克著,高波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年10月。

作者:九瓜金融圈。

鏈結: *: 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授權請聯絡作者,非商業性**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及的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建議對所涉及的主題進行討論。

相關問題答案

    九卦新書推薦:李愛軍、王毅《資料出境法原理與實踐》。

    作者 李愛軍,王毅.九瓜金融圈。資料出境法原理與實務 於年月正式出版,是第一本將資料出境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也是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研究專案 資料法的內容與體系研究 立項號JZD 的成果。本書作者李愛軍 王毅探討了資料出境的法律原則和評估備案的實踐,對於資料處理者深刻理解資料出境監管初...

    九星大地母親轉卦掌

    九星大地母親轉卦掌 心多寬,加持多深,大家好,我是珠海新思漢學的德師。今天,賢師分享九星大地母卦掌法,九星大地母卦掌是流傳千古的民間風水數,九星分別是 貪狼 巨門 魯存 文曲 連真 五曲 破軍 左輔 右爻,但使用時只用了八顆星,左邊的輔助星和右邊的雙星合在一起,稱為輔助爻,因為只有八卦。接下來,學習...

    推測讀九卦開頭的“周易”

    九月初原文 正月初九 藏龍,不要用。項湘說 不要用藏龍,太陽也在下面。白話講解 第九個月 潛伏的巨龍,暫時什麼都不做。象徵意義 潛伏的龍,暫時不要做任何事情,因為前九陽瑤在下卦的下位。詞語解釋 正月初九 行名,行名 九 代表陽,六 代表陰,到開頭,二 三 四 五,從下到上。頭 三 五為陽,二 四 上...

    九瓜中央財政辦、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了發言人名單!

    作者 俞春敏.新金融聯盟NFA 今年,新成立的 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言人名單正式公布。金融服務委員會辦公室發言人為夏先德。月日,新聞辦公室公布的 年國家機關和地方發言人名單 顯示,金融委辦公室發言人為夏先德。夏先德在金融體制中成長起來,曾任財政部副部長,現任金融委辦公室副主任。國家金...

    九瓜 2024年17家銀行董事長變動總結

    IT Kim Young Club。共有家銀行。據IT金英協會不完全統計,從年月到年月日,共有家銀行更換了董事長職位。本文主要梳理了這家銀行新任董事長的背景和情況。家銀行新任董事長摘要。事實 整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各大銀行官網等公開渠道。在上任的情況下,部分銀行前董事長因年齡 工作安排等原因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