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元件冠軍易手:產量突破75GW,超過天合光能和隆基綠能。
到2023年底,該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將達到約609個49吉瓦,年均增長率為552%;去年,新增了216個光伏裝機88吉瓦,創歷史新高,比上一年大幅增長148%,幾乎與過去四年新增光伏裝機總數相當。
光伏產業鏈主要分為矽材料、矽片、電池片、元件和電站五大環節。 其中,光伏元件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是指能夠提供直流輸出的最小光伏電池組合裝置,也是下游終端的直接載波。
中國向全球市場供應了80%以上的光伏元件。 作為光伏元件企業競爭的主要指標,去年出貨量交出了輝煌的成績單,行業標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公司已在安徽合肥市和江蘇省阜寧市建有大型元件基地,全線大型元件產能達27GW,可生產210 182 Topcon Perc等高效光伏元件。 近日,公司成功中標華潤新能源新疆公司和田地區光伏專案光伏元件裝置集中採購專案,即以下簽約1繼1GW太陽能元件供應合同之後,又一筆千兆瓦訂單。
新能源是近兩年零部件新勢力的典型代表,從2019年建立國內首條TOPCon高效電池研發線,到去年TOPCon 30 PLUS電池量產,再次躋身前十,今年產能將提公升至40GW。
去年年底,安徽滁州市年產10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TOPCon技術路線)設計產能已提公升至量產,江蘇金壇市和浙江寧海市的異質結產能也已部分量產,達到9GW。
通威能源和正泰能源的供應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預計在28至30吉瓦之間。 自2022年下半年進軍光伏元件領域以來,通威憑藉在多晶矽領域的強勁盈利能力和最大電池片廠商的地位,迅速實現規模化布局,目前已擁有63GW元件產能,鹽城25GW高效元件專案、金塘16GW均已投產。
正泰能源的勢頭也很強勁,正是正泰集團押注的光伏元件,去年7月完成了20億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130億元。 它已經建立了55GW的元件產能,其中81%是Topcon的產能。
作為第二梯隊"領導"Atlas的交付量預計將超過30吉瓦,比上一年增長40%以上,但這種領先優勢已不復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太陽能和正泰太陽能均曾提出"2024年元件交付量超過50GW"目標,而Atlas的目標是42-47吉瓦。 可以預見,今年的5-7級戰鬥會更加激烈,誰贏誰輸還是未知數。
四大巨頭"的元件出貨量總計超過270GW,佔整個行業的一半。 晶澳太陽能的元件出貨量預計將超過60吉瓦,同比增長約50%。 隆基綠能的元件出貨量預計在65-67吉瓦之間,仍保持年增長率45%以上,但在過去三年中已經失去了冠軍地位。
在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隆基去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45億元,淨利潤2515億元,同比下降18%92% 和 4405%。創始人李振國承認存在乙個戰略錯誤:"當有朋友低價訂單進入市場時,隆基沒有跟進,影響了第四季度元件的銷售和交付。 "
天合光能排名第二,預計到2023年元件出貨量將達到70GW左右,年增長率約為50%。 這所房子位於:"新能源資本"江蘇省常州市領先的太陽能光伏元件公司210尺寸已被全行業接受和採用,元件功率超過700W。 名稱210是指模組中矽片的長度"210 公釐"一般來說,晶圓尺寸越大,元件的受光面積越大,每千瓦時製造成本降低,發電量增加。 矩形矽片的創新推動天合光能成為元件電源領域的領導者。
晶科能源也是技術創新的受益者,是行業內首家押注N型TOPCon技術的企業,N型光伏產品滲透率持續攀公升,去年實現年增長率約70%,時隔三年重回第一,供應量75+GW(2016-2019年連續三年位居行業第一), 市場份額約145%至15%。
去年,晶科能源預計淨利潤為725億元-795億元,同比增長14692%-170.76%。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晶科能源累計供應超過210GW,位列2023年供應榜單和總供應榜"第一"。
寫在最後。 隨著n型產品與p型產品成本差距的不斷縮小,效能更先進的n型產品逐漸成為國內外客戶的首選。 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元件需求將以20%至30%的速度增長,n型光伏元件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從去年的25%上公升到70%以上。
在N型技術方面,TOPCon佔據主導地位,TOP5晶科、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阿特拉斯等都在走這條路,正在享受擴產帶來的紅利。 押注BC的隆基路線似乎並不佔優勢,但會進一步加大投入,希望通過釋放BC產能和技術缺口,實現僅次於儲能的領先地位。
除了技術迭代,"量"它是2023年光伏元件市場的另乙個關鍵詞,從2023年初的1個幾乎減半8-1.9元瓦,年底不到09元瓦,已經等於甚至更低於光伏元件的成本。 顯然,這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乙個挑戰,今年可能會開啟這個行業"重塑一年",大量中小企業和跨境進入者將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