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節火爆,蘊含鄉村振興暗碼

Mondo 三農 更新 2024-02-21

當地的節日是火熱而內斂的

鄉村振興守則

《鄉村晚會》《鄉村巡遊》《鄉村超級》《鄉村選購》《鄉村廣播》......“興旺農村經濟”為2024年春節慶典增添了別樣的璀璨。

當地節日。

相關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全國日均消費規模同比增長36%,尤其在一些知名度較低的縣鎮。 返鄉晚會、走鄉、逆向旅遊持續推動假日經濟增長向基層發展,各地紛紛開展多項活動,搶抓春節紅利,提振農村經濟。 例如,春節假期期間,湖北省相關職能部門指導全省開展2024年鄉村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如“走鄉匯京初”、“深愛大地,晚在鄉村”、“京彩非遺,點燃生命”; 浙江省長興縣新川村的鄉村住宿、餐飲、購物、文化旅遊活動一時間火爆,難得一室一桌、一處好地方,成為龍年春節的新景象。

Mura Jing 密碼。

獨具特色的假日鄉村經濟,體現出城鄉融合發展的蓬勃氛圍,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的生動呈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元6%;城鄉收入比重降至239:1,連續14年收縮。 令人眼花繚亂的成績單,蘊含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密碼。 進一步推進承包地與宅基地“三權分離”改革、集體經營建設用地進入市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格局,充分激發了農村實現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所有鏡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發展農村經濟,關鍵在於突出產業特點。 2024年,第乙個檔案提出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援打造特色品牌。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各地出現了一批特色產業做強、農民增收的典型發展模式。 總結其經驗,一是技術能力引領致富,很多村特色產業依靠技術能力引領示範,通過技術“幫帶”促進高效推廣,帶動農業生產和農民創收。 二是產業財富全鏈條整合,如浙江桐鄉桂花村以“桂花經濟”為目標,以“自願、合法、有償、規範”為原則,開展土地預流通,打造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形成特色產業全鏈條發展路徑。 三是通過跨村聯動增加財富,一些產業相近、優勢互補的地區將打破村際地域界限,使分散的經濟資源集中、連續到乙個地表,充分發揮跨村聯動帶來的規模效應、分工效應和互補效應, 從而把“蛋糕”做大,讓農村經濟從“一根枝”變為“百花齊放”。

人才回歸。

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提是打磨生態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 各地圍繞“兩座大山”理念,探索了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模式。 一是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全面、立體地開發生態空間資源,根據交通區位、稟賦條件、開發程度等因素,實施差異化的生態空間規劃和資源開發,讓自然與人文、城市與鄉村共生美好。 二是聚焦生態環境優勢,提高生態價值轉化市場化水平,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發展“古村+”、“文化+”、“數字+”等生態產業,撬動多元化資本,擴大生態產業影響力。 三是依託優越的居住環境,構建和發展美好的經濟共生體系,通過保持鄉村景觀的獨創性和新鮮感,吸引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化和人才回流,提高農村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休閒服務水平。

讓我們一起努力。

農村經濟發展的保證在於一體化的提高。 近日,“新年第一次會議”在多地召開,城鄉融合被列為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之一。 “千萬工程”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領軍工程,是塑造新型工農關係的切實源泉。 學習和應用“千萬工程”的經驗,關鍵是城鄉要素、產業、空間和資源體系的充分耦合。 激發以人為核心的農村活力,通過城鄉聯動戶籍和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解決人才、資金、技術流向農村的問題。 科學布局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提高承載能力,通過區域體系的科學規劃,探索鄉村的多重功能,提公升縣城輻射能力和城市群、大都市帶動效率。 以創新經濟培育產業強國,優化營商環境,鼓勵新主體,發展產業集群,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延伸、補充、做強、做強工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形成資源合力,以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統籌規劃、標準統一、制度整合為切入點,扭轉公共資源城市化趨勢,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

結束規劃師 - 胡斌。

編輯 - 唐佳偉 唐澤思(實習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