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達將軍是我軍裝甲兵團第一任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封號時,主動要求降職,後來又主動要求降職,引來了大家的讚譽。
看完這篇文章的標題,讀者朋友們可能會疑惑,乙個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乙個是15歲的農村姑娘,乙個是普通的軍人,他們怎麼會聯絡在一起呢?
我們先說說徐光達將軍和劉呼蘭之間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46年11月,徐光達是金綏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經過一場大戰,徐光達司令員奉命率領部隊在汶水、膠城集結休整。
徐光達將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
有一天,徐光達接到獨立第二旅的報告:國民黨反動派殘暴百姓,汶水縣雲州西村15歲的劉胡蘭寧不屈不撓,英勇犧牲。
徐光達將軍在震驚和憤怒之餘,還敏銳地意識到,劉呼蘭的英雄事蹟必須廣為宣傳,才能喚起我軍指揮員和戰士的階級仇恨,鼓勵他們英勇抗敵。
受許光達將軍的指派,第二旅宣傳科科長黃少奎馬不停蹄地趕往劉呼蘭的家鄉,一是代表將軍向劉胡蘭致敬,二是收集有關這位英雄的資料。
烈士劉虎蘭的英雄事蹟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士兵們乙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為劉虎蘭報仇。
徐光達將軍清楚地感到,劉呼蘭的事蹟,在啟蒙廣大指揮員和戰士的階級覺悟,激發他們的戰鬥意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於是,將軍決定向晉綏軍區和**軍委舉報劉呼蘭的英雄事蹟,戰鬥劇社和獨立二旅劇社也迅速行動起來,編排演出了戲曲《劉呼蘭》,得到了熱烈的反響!
不久,**發來電報,董事長親自為烈士劉虎蘭題詞:“生命的偉大,死亡的榮耀”。
烈士劉呼蘭。
後來,劉呼蘭的名字隨著這八個字的題詞傳遍了全國,劉呼蘭這個偏遠村莊的小女孩,成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成長的精神偶像。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徐光達將軍的發掘和大力推薦,劉虎蘭的英雄事蹟就不會被如此廣泛地傳播,更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上。
五十歲左右的朋友一定會記得上個世紀的那句話。
在六七十年代的教科書中,除了劉呼蘭,你還會記得另乙個英雄的名字——王傑。
從最初發現這個英雄人物,到後來英雄的名號,這一切也都與徐光達將軍有關。
只可惜,現在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有個歌手叫王傑,卻不知道那個為救人而辛苦拼搏、犧牲生命的解放軍戰士王傑。
那麼,徐光達將軍和王傑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
原來,王傑是裝甲兵團的一名普通士兵,但身為裝甲兵團司令員的徐光達將軍卻從未見過他。
王傑烈士。 徐光達將軍在1965年7月的事故報告中第一次得知王傑的名字。
報道稱,坦克第2師工兵營第1連班長王傑奉命在江蘇省郫縣張樓鄉執行民兵訓練任務。
這份事故報告中描述了乙個細節:炸藥包**時,一名民兵正在操作,王傑正在輔導他。
看完事故報告後,徐光達將軍立即質疑:如果是純粹的質量事故或技術事故,那為什麼操作炸藥包的民兵安然無恙?
再加上王傑的任務是負責現場指導,他不可能比民兵更接近炸藥包,那麼王傑為什麼不在炸藥包意外的時候躲閃呢?
在隨後的幾天裡,徐光達將軍接連收到幾封信,有的是當時操作炸藥包的民兵寫的,還有當時也在訓練現場的人民武裝力量幹部寫的。
信中都讚揚了王傑犧牲自己救人的行為,強烈要求部隊表彰和獎勵王傑同志。
徐光達將軍。
徐光達覺得有必要把事故弄清楚,他當即決定展開調查,同時向總政治部主任小華匯報。
很快,調查結果就出來了,真實情況是:民兵在操作炸藥包時,導火索突然意外燃燒,在炸藥包即將**的關鍵時刻,王傑果斷地撲向炸藥包,用身體蓋住了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民軍幹部。
王傑辛辛苦苦救人,是差點被“意外”埋沒的英雄。
《解放軍報》很快刊登了王傑同志的英雄事蹟,號召全軍向王傑同志學習。
徐光達將軍(左)。
幾位**領導為王傑題詞,國防部將王傑的班級授予“王傑班”。
董事長也被王傑的英勇事蹟所感動,他高興地提出了題詞:我同意這樣的口號,叫乙個不怕吃苦,乙個不怕死。
俗話說“慧眼英雄”,是徐光達將軍發現了劉虎蘭和王傑身上的亮點和不平凡,並發揚光大,劉虎蘭、王傑的烈士們也留下了他們的名字,載入史冊!
徐光達將軍(中)。
最後,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領導人的教誨:
乙個不怕吃苦,乙個不怕死。
生命的偉大,死亡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