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光緒皇帝逝世僅一天,慈禧太后也圓寂,享年73歲。 她50年的統治結束了,留下了“未來,女性不被允許聽到政府”這句話,然後去世了。
慈禧太后去世時,正值下午3時,面朝南方。 傳統上,國王臨終時會面朝南方,慈禧太后顯然是故意選擇這個位置的,暗示了她的不情願和懷舊。
在她死後,她的嘴巴是張開的,而不是完全閉合的,根據中國傳統,這種情況被認為是“靈魂不願離開身體”的象徵,彷彿慈禧太后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
然而,即使她不再願意,慈禧太后最終還是離開了。 她死於急性痢疾,這通常會導致先前存在的脫水症狀。 慈禧太后也不例外,她的屍體在20年後的盜墓中之所以沒有腐爛,部分原因是她在死前有脫水的症狀。
慈禧太后去世後,負責安排她葬禮的人,正是她寵愛多年的大太監李蓮英。 李蓮英的葬禮非常詳細,慈禧的陪葬品數不勝數,奢華程度難以想象。
慈禧太后的棺材上蓋著一床名貴的金絲被,棺材裡擺滿了各種珠寶、玉石、金銀等陪葬品。 這次葬禮幾乎讓她躺在寶藏中,但這只是她三次葬禮中的第一次。
慈禧太后的遺體從西苑轉移到紫禁城,靈魂安息在寧壽宮。 隨後,又舉行了乙個重要的儀式宣布這個綽號,慈禧被賦予了“孝、慈禧、端友、康、義照、玉莊、成壽、公欽、崇禧、天興聖賢皇后”的稱號,這個綽號的氣勢在歷史上無與倫比。
按照清朝的祖傳制度,皇帝和太皇太后同時去世,皇帝應該先下葬。 於是慈禧太后的安息之地被移到了煤山腳下。 她的陵墓在她生前設計得非常謹慎,在她去世時尚未完工。
慈禧太后抬棺隊伍龐大,前後84人,甚至一度增加到128人。 遊行隊伍非常壯觀,抬棺的過程非常不尋常,充滿了傳說。
最後,慈禧太后的靈柩被安放在東陵,整個葬禮儀式上,慈禧的名字和牌位都擺放得非常莊嚴。
然而,慈禧太后的三葬和安葬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待遇。 第二次埋葬發生在她死後20年,第三次埋葬發生在清東陵成為景區的時候,但這次針對慈禧墓的不是強盜,而是一群專業的考古學家。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即使是曾經掌管世界的皇帝,也無法控制自己的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