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隊總司令扎盧日尼被解職的事件終於平息,最終決定扎盧日尼繼續擔任總司令。
雖然從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但從事態發展來看,未來可能會發生重大事件,甚至可能導致烏克蘭發生重大變化。
這場比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澤連斯基和扎盧日尼在烏克蘭爭奪職位的鬥爭。
雖然基輔取消了戰時選舉,但從澤連斯基試圖將扎盧日尼免職可以看出,即使沒有選舉,澤連斯基也無法確定自己能否鞏固自己的地位。
相反,他的這種行為可能會加速他從**位置的跌落。
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國《泰晤士報》發布訊息稱,一名烏克蘭高階軍官透露了整個事件的詳細過程。
事件的起因是,扎盧日尼接到通知要與澤連斯基進行面對面的會談,扎盧日尼直接告訴澤連斯基的顧問,他們對戰爭狀態的評估過於樂觀,與戰爭的實際狀況不符。
緊接著,扎盧日尼被澤連斯基要求辭職。
當然,扎盧日尼不可能自願辭職,所以他直接拒絕了這個要求,然後澤連斯基說他會簽署解雇扎盧日尼的法令。
這可以說是兩者之間的徹底決裂。
在那之後,扎盧日尼向他的副手透露他被解雇了,並開始整理他的物品。
據英國**報道,當紮盧日尼被解雇的訊息公布時,社會反應非常熱烈。 據報道,澤連斯基至少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巨大壓力。 首先是烏克蘭高階軍官; 其次是西方盟國,包括美國和英國; 最後,廣大烏克蘭公眾。 他們三人都表示反對解雇扎盧日尼,最終,在各種壓力下,澤連斯基不得不推翻解雇決定,重新任命扎盧日尼。
這一過程充分表明,扎盧日尼不僅得到了烏克蘭軍隊和烏克蘭人民的廣泛支援,而且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堅定支援,使他能夠繼續領導烏克蘭軍隊。
這場動盪中最大的輸家無疑是澤連斯基。 在他被解雇後,他突然挑戰扎盧日尼,試圖“先剪掉它,然後再向西方報告”,但西方對扎盧日尼的強烈支援做出了回應。
雖然西方沒有明確表示,但從結果來看,扎盧日尼顯然在西方國家心中更有分量。
畢竟找到合適的**相對容易,但要找到乙個能勝任戰鬥任務的將軍並不容易。
西方或許能輕易找到人來取代澤連斯基的位置,但對於扎盧日尼的位置,卻沒有人可以取代。
澤連斯基的離開可能近在咫尺?
澤連斯基對扎盧日尼的出人意料的行動帶來了絕望感。
這是因為此舉的潛在風險非常高。
隨著兩人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有許多跡象表明,扎盧日尼更受各方青睞。
烏克蘭的民意調查顯示,對扎盧日尼的信任度更高。
此前,美國國防部長在訪問烏克蘭期間也表達了對扎盧日尼的支援。
由於扎盧日尼顯然佔主導地位,澤連斯基冒著軍隊叛亂的風險解雇扎盧日尼,給人的印象是他正在孤注一擲。
現在,澤連斯基的孤注一擲還沒有成功,預計他的離開已經不遠了。
西方國家需要澤連斯基承擔責任,在**和總司令徹底分手的情況下,如果戰爭繼續下去,西方國家可能不允許兩人繼續合作。 因為烏克蘭戰爭的代價是由西方國家買單的,即使不能取得勝利,也不能容忍這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