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張玥:讓城鄉歷史與現代共存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2-03

本期人物:張玥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梁思誠先生曾說過,北京城是“城市規劃的無可比擬的傑作”!

作為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這裡不僅有天安門廣場、故宮、頤和園等歷史遺跡,還有小巷、四合院、斑駁的城牆,橫亙在古城區,訴說著北京的歷史。

據說胡同是北京“古社群”中最古老的肌理和結構,在不同的時代承載著不同的功能。 然而,在全面保護和振興老城的理念下,如何振興和振興老胡同,提高老胡同居民的生活質量,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

有機更新!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張躍給出了回答。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吳良勇院士的指導下,參與北京老城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並以“有機更新”的理念,持續開展整體保護和積極創造。 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東城區6號、12號玉爾胡同改造試點專案、扶隨井胡同50號院落專案、北京市西城區白塔寺改造改造試點專案、北京市順義區新農村建設規劃示範工程、 江西省阜良市西湖鄉農村社群規劃建設專案。

在這些工程實踐中,他認為城鄉社群是有自身發展規律的有機有機體,有機更新就是順應這一發展規律,保護其記憶和印記,激發其力量和價值,傳承中華歷史文化。 他一直致力於此,希望在城鄉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中方日報》記者 苗燁 北京報道半口古井,一朵海棠,乙個三尺高的陽光庭院,七分鐘的慢生活......這是北京老胡同新生活的剪影。

胡同是北京老城區和北京歷史的象徵之一。 胡同裡的聊天聲,咿咿呀呀的二胡聲,吆喝聲,清脆的鴿鳴聲在院子裡空迴盪......這些老巷子裡的動烟花歲月,在各大影視作品中出現過無數次,更是被人津津樂道。

據說胡同是北京“古社群”中最古老的肌理和結構,在不同的時代承載著不同的功能。 然而,在全面保護和振興老城的理念下,如何振興和振興老胡同,提高老胡同居民的生活質量,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

有機更新!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張躍給出了回答。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吳良勇院士的指導下,一直參與北京老城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並逐步探索遵循“有機更新”理念的老城伴隨持續保護與更新模式。

城市是有自身發展規律的有機生命形式,而“有機更新”就是遵循發展規律,喚醒城市自我修復的力量。 張嶽表示,不僅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城區,一些新城區也在慢慢老齡化,所以城市更新將永遠是乙個持續的過程。

多年來,張嶽對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進行了全面的室內外改造,以適應現代城市生活的需要,通過各方面研究的不斷更新實踐,以最小的建築和產權模組“海灣”為物件,通過“繡針”式的保護, 修繕整治,原有骯髒亂亂的胡同四合院開始走向城市復興。

期間,他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改造試點專案——玉兒胡同6號、12號院落專案、北京市西城區白塔寺改造改造試點專案——扶隨井胡同50號院落專案、順義區新農村建設規劃示範專案、 北京市,江西省阜樑市西湖鄉農村社群規劃建設專案。

更新後的胡同,人們流連於灰瓦青磚中,親手觸控著老北京的質感。 更新後,每乙個細節都透露出歲月的痕跡,讓人在這裡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和歷史的厚重。 原來,老北京胡同不僅是四代同堂和城南老物,也不僅僅是“樹冠魚缸裡的石榴樹,肥狗和胖姑娘”,還有新的故事。

城市更新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富有詩意和更美好的最佳方式。 張躍說,把這些冷筋混凝土與人們的生活需求結合起來,讓這些冷筋混凝土更加感性,才是最好的城市更新。

老巷子裡的新生活

翻新後的扶穗井胡同和玉兒胡同住宅。

北京的老胡同藏在城裡,卻沒有山洞。

玉兒胡同這個名字自清代以來一直沿用。 這是一條東西向的“網紅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竹橋胡同,南北兩側,與靈義胡同、毛兒胡同平行。 這裡曾經是元都的中心,明清時期,是眾多官吏貴族聚集的地方。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四合院為代表的人們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複雜。 25年前,一部《窮大民的幸福生活》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京城百姓難以想象的侷促生活。 25年過去了,這樣的生活依然是北京老城區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玉兒胡同和一些老城胡同一樣,平房四合院多,基礎設施薄弱,居民居住空間過於侷促,所以通過增、聯、擴、佔等方式,盡可能地占用四合院空間,嚴重影響了傳統的四合院風格。

老城不能再拆了,但生活不能一成不變。 張玥說。

自2015年以來,北京東城區以玉兒胡同為試點,探索“共生四合院”等老城區保護復興的新路徑。 東城區在開展渝兒胡同改造改造改造時,為渝兒胡同搭建了設計平台,堅持“一院、一策、一戶、一設計”的原則,用“繡”編織“新舊現代生活”的新舊共生。

李福生是玉兒胡同6號的居民,她最大的心願就是一家人能坐在一張桌子旁,舒服地吃一頓飯。 在張嶽的記憶中,改造前的6號院是40平公尺,幾代人住在一起,沒有單獨的空間,室內沒有廚房和衛生間,各種功能混雜在一起。 ”

擁擠、侷促、抬高、無法改變風格怎麼辦?

舊瓶子需要裝滿新酒,每一平方公尺都要仔細計算。 張嶽告訴記者,他帶領團隊在裕爾胡同6號院開展了“開放式房間更新”模式的試點設計和施工。

他們將6號院北室改造成帶有內建樓梯的夾層擴充套件單元,上層為臥室,在上下層形成開放透明的分層空間,從而更好地分隔多代同堂的生活空間。 同時,內建開放式廚房模組和浴室模組,滿足居民的功能需求。 通過設計空間復合利用,改造後空間利用面積比原房增加約10平方公尺,使用效率提高20%,人均使用面積增加2平方公尺。

我沒想到會過上現代生活。 李福生笑著說,現在一家人一起吃火鍋,成了第六醫院最幸福的時刻。

2019年底,渝爾胡同重點院落建設基本完成,既保留了老北京的鄉愁和記憶,又提公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實現了“老胡同的新生活”。 在這一輪更新中,玉兒胡同打造了“共生院落”的新模式,在這裡,您不僅可以感受到新舊建築的共生,新老居民的共生,還可以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共生。

扶綏井胡同民居改建後的院落。

這是由於“繡針”式的改造,不僅是建築的外觀,還有老胡同四合院的生活條件。 張躍表示,目前,北京老城的更新與保護工作進入了乙個新階段,工作規模更加微妙,涉及的學科更加多元。

透過古樸典雅的門廊,青磚灰瓦的四間房擁抱著乙個小院落,院子的楊樹枝盤繞著,住戶們悠閒地曬著太陽,談著家常事,四合院的風采展現在眼前。

北京不再是“寫個圈子拆了”。 遵循有機更新的概念和趨勢,張躍和他的團隊提出了舊城區“工作室更新”和“非法更換”的設計模式,這是一種旨在解決使用者和管理者實際問題的更新方法。

一方面,從街區、庭院、住宅到最基本的老城區建築單元和產權單元的更新視角是“開間”,以回應產權碎片化背景下居民的空間利用和生活質量提公升。 另一方面,通過對院落違章建築區域夾層的置換和拆除,實現了保障安全、整理產權的目的。

這是北京老城從100到01、從01 至 005 的更新過程。 張躍表示,這也是北京老城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乙個過程。

留根留人,留人興元

江西省阜良西湖鄉農村社群規劃建設專案。

梁思誠先生曾說過,北京城是“城市規劃的無可比擬的傑作”! 吳良勇先生認為,北京古城是“中國古都建設的最終結晶”。 方村以古城整體保護、煥活的理念,有機更新不僅還原了老城胡同的歷史風貌,更是延續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的“京味”特色。

在距離北京數千英里的福建省華安市,正在開展一項活動,為土樓在保護和振興過程中的傳承與發展賦能,助力鄉村振興,張嶽也是參與者之一。

福建土樓是一座走過千年的建築。

“上平明萬里三樓”位於華安縣上平村。 從鳥瞰天空,祁雲樓、日新樓、盛平樓3棟樓一字排開,氣勢磅礴,展現出一幅閩南古建築的壯麗畫卷。 華安大地土樓集團是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福建土樓發源地的美譽。 莊嚴樸素的土樓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訴說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歲月長河。

2023年,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5周年,華安將藉此機會邀請中外專家,共同探索福建土樓特色的保護與振興,推動土樓文化旅遊經濟的發展。

本次調研主要探討了華安萬里三樓專案的啟用利用方向。 張嶽表示,土樓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何利用這些珍寶,為今天仍生活在農村的居民做一些傳承和價值利用,進而找到鄉村振興和鄉村建設的支撐點,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走進閩南土樓,可以感受到福建土樓源頭的地域特色和淳樸風情。 根據規劃設計,未來將引入休閒產業,促進土樓文化與休閒旅遊的深度融合,讓古老的土樓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024年春季,“萬里三樓”將作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課程設計基地,歡迎一批中外研究生為萬里三樓的發展貢獻智慧。

江西省阜良西湖鄉農村社群規劃建設專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命題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 張嶽介紹,30多年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開始思考農村,帶領研究生開展調查研究。

當下,這是乙個新時代、新征程,老先生們在保護地方遺產方面的努力已經結出碩果,現在是我們這一代人傳遞火炬、回饋鄉村的時候了。 他說。

多年來,從地方遺產到鄉村振興再到老城復興,張嶽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保護中謀發展,在發展中強調保護。 “留根留人、煥發青春”是極致的頂層設計。

原有的風貌是其最大的價值,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準確挖掘和保護其價值才是重中之重。張躍表示,未來城鄉更新一定是“繡針”的工作,粒度會更細膩,層次會更豐富,更多不同地域的氣候、地理、文化、風俗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會更適合不同產品。

而老城保護和老城復興的原則是一樣的道理? 可以這麼說,這是乙個保護性更新。

右! 北京老城的更新經歷了從“開發到翻新破舊房屋”到“全面保護”和“疏散與撤退”,再到自下而上的有機更新與共生的幾個階段。 “過去,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規模拆建必須讓位於精細化和配套的施工設計,以及開發和運營維護的有機更新。 ”

紅門灰牆,陰影牆過道,落地青磚,典雅窗欞,......景觀修復的背後,是一座城市的努力。

近年來,《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均尊重城市歷史風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完整性,延續歷史文脈作為重要內容。 北京2017年印發的新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老城區將不再拆除胡同和四合院,推進歷史文化街區、風格協調區等傳統平房區的保護和有機更新。

在張嶽看來,有機更新是乙個緩慢的、漸進的更新過程。 多年來,從自下而上的老城更新探索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但仍存在諸多挑戰,如現有實踐更注重公共空間的營造和宣傳的培育,而對渴望提公升生活品質的普通居民的需求的回應仍然不足。

目前,許多舊城更新實踐大多停留在高檔化或公益性藝術作品的創作上,難以形成具有社會意義的公共政策支援和推廣應用。 張嶽一直在思考城市更新如何讓老百姓更輕鬆,如何彌補民生的短板,如何通過技術賦能和政策創新,讓自下而上的需求和自上而下的管理目標找到最優解決方案。

從“大拆大建”向“微整微更新”轉變,是城市建設精細化、質量導向的必然選擇。 “但城市有機更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玥說。

對話

張嶽:我們需要讓城市像有機生命一樣慢慢成長

張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房地產報》:您最近在忙什麼?

張玥:最近,我和建築學院的師生們一起聚焦城市更新,因為我國的建設已經從快速增長轉向存量的內涵發展,這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和質量提公升提出了挑戰。 為此,我們應該從宜居性、智慧性、綠色性、人性化、人文性等方面對未來城市更新進行一些教育和研究。

中國地產報:對於老城區的有機更新,您最關心的是什麼?

張玥:不僅是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城區,一些當代社群也在慢慢老齡化,因此城市更新是乙個持續而持久的過程。 如今,北京老城已經開始逐步以小規模的有機更新取代大規模的拆建,如何保護這一過程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改善居住環境,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 在玉兒胡同兩院的改造中,團隊通過設計、科技賦能,最大程度改善了原住民的居住空間,讓原住民實現“老胡同的現代生活”。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老城復興,都是為了追求動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的“有機更新”就是讓城市像有機生命一樣慢慢成長,從而順應自然規律。

中國地產報:您如何看待近年來中國建築業中提到的“工匠精神”?

張玥:中國是建築大國,30年來,我國土木工程行業的工程師和建築商在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體現了快速增長下優秀工匠的精神。 現在說起工匠精神,就是面對新時代、新征程,那麼我認為追求更高品質、創新驅動的工藝將變得更加重要。 現有的方法和技術究竟有多少能夠走出原來的舒適區,準確適應城市存量更新,是新的挑戰,也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另一種中國模式和中國答案。

《中國地產報》:您對未來5年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張玥:未來五年將是中國城市轉型和提質的關鍵五年,我們期待通過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現代治理體系的創新發展,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目前,已經有很好的探索和嘗試湧現出來,未來,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還會有更多更好的案例湧現出來,我本人也希望在相關的教育、教學和工程實踐中做出寶貴的貢獻。

中國房地產報:作為一名教師,你最希望在學生身上培養哪些特質?

張玥:希望它能幫助學生在知識傳遞、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等方面實現優化和提公升,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相關問題答案

    清華大學張巨集杰院士介紹

    張巨集杰,年出生,吉林玉樹人,中科院院士,無機化學家,年起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被派往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年月在該所獲碩士學位,年獲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博士學位後回所,年被聘為研究員。年任國家專案首席科學家,年任國 委重大專項負責人,年...

    清華大學讓學者更學術,讓專業更專業

    中國教育報 北京月日電 今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江培雪介紹了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分類的相關經驗。江培雪表示,清華大學是最早倡導和探索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高校之一。改革開放和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學校調整了研究生教育的定位,由以培養教學科研人才為主,向培養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的教學科研人才和...

    清華大學最冷門專業探索未知學術前沿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高的大學之一,擁有廣泛的專業學科。然而,也有一些職業相對不受歡迎,知名度較低。以下是清華大學最冷門的五個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是清華大學非常冷門的專業。該專業主要涉及核能研究 開發 應用和核安全的知識與技能。由於核能技術的特殊性和複雜性,該專業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非常...

    “清華大學”食堂人氣十足,頂尖大學餐廳實力與顏值同台

    清華大學 食堂人氣十足,頂尖大學餐廳實力與顏值同台 當代大學生重視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認為這是真正熱愛校園的必要條件。客觀條件的完善包括空調 快遞站 食堂等,其中食堂是關鍵。然而,近年來,隨著招生人數的擴大,一些高校食堂出現了各種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生活體驗。相比之下,清華大學被譽為 實力 與 顏值 ...

    清華大學《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風能和太陽能技術展望報告》

    市場資訊。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將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威脅。在 巴黎協定 中,各國 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目標,以遏制溫室氣體的快速增長。作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和能源大國,中國在年月第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重大承諾,力爭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 雙碳 目標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