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美國作為全球晶元霸主,一直不可動搖。 晶元是當今世界的命脈,掌握晶元技術意味著掌握整個世界的鑰匙。 當日本晶元上漲時,美國也採取了打壓日本晶元的措施。 而現在,隨著中國晶元產業的崛起,美國再次介入,將禁運調整到14nm,甚至延伸到邏輯晶元、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 這種有針對性的限制性措施,實際上是美國對中國晶元產業發展的反覆打壓。
有關半導體裝置的封鎖措施也備受關注。 美國、日本和荷蘭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半導體裝置市場,這讓很多人擔心美國的禁運會進一步公升級。 如果禁運範圍擴大到28nm甚至更高工藝的晶元,中國晶元產業將受到重創,陷入“石器時代”。 嚴重依賴美國、日本和荷蘭裝置的中國晶元產業岌岌可危。
不過,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西婭·羅茲曼·肯德勒(Thea Rozman Kendler)近日發表的宣告令人眼前一亮,美國無意對中國尖端晶元的出口施加限制,而是將重點放在28奈米以下的晶元上。 這樣的決定意味著什麼? 不是美國厚顏無恥,而是出於某種原因。
當今世界,28nm及以上工藝已經成熟,市場籠罩在蓬勃發展的熱潮中。 而美國在這方面也不例外,它的很多晶元其實都是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尤其是那些成熟的晶元。 如果對成熟晶元實施制裁,美國將面臨如何生產這些晶元的兩難境地。 雖然其他地區有產能,但成本會更高。 因此,美國不願意限制成熟晶元,只選擇對先進晶元實施制裁,因為這些晶元不是中國大陸生產的,對美國廠商的影響有限。
此外,憑藉28奈米及以上的工藝裝備,我國自身產業鏈已經能夠實現自給自足。 如果美國對成熟晶元實施制裁,勢必會推動中國半導體裝置產業的快速崛起。 最終,美國公司的利益將受到影響,因為他們仍然需要向中國晶圓廠出售裝置。 因此,美國之所以不對28nm及以上工藝晶元實施制裁,也表明,只要中國產業鏈實現突破,達到7nm、5nm的水平,美國的禁運政策也將弄巧成拙,成為一紙空文。
作為全球第二大成熟晶元產能,中國8英吋晶圓產能一直領跑全球。 儘管美國發達國家在晶元領域仍佔主導地位,但中國致力於縮小這一差距,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我國晶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有潛力逐步擺脫對進口裝置的依賴,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未來,中國晶元產業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中國有望在先進晶元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並不斷提高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 隨著技術壁壘的逐步消除,中國晶元產業有望躋身世界前列,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我國晶元產業面臨外部制約和挑戰,只有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高核心技術實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只有加強關鍵技術研究,提高自主研發水平,打破國外壁壘,不斷拓展市場空間,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總的來說,我國晶元產業要堅持自主創新,著力培養本土技術人才,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公升級、轉型公升級。 只有通過自力更生,不斷提公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才能走上符合我國國情的晶元產業發展之路。 總字數:14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