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20日電(記者王磊)中外遊客親身體驗廣西千年風俗舞蹈“炮龍”。
中新社記者黃艷梅.
農曆正月十一日2月20日,廣西南寧市濱陽縣夜裡人頭攢動,縣內100多條炮龍飛躍。
2月20日晚,在廣西南寧市濱陽縣,舞龍大戲上演。 攝影:陳冠雁。
千年大炮舞龍,當晚在“中國大炮龍之鄉”濱陽縣上演。 體驗結束後,英國遊客馬克感嘆道:“很刺激,很愉快,春節的氣氛'飽滿'。 ”
來自南寧的博主曾月珊和她的同伴來到濱陽縣拍攝了一部關於鞭炮文化的短片。 “到了龍年,一定要來體驗龍節,我想把這個獨特的廣西民俗風情介紹給更多的人。 她說。
2月20日晚,在廣西南寧市濱陽縣,舞龍大戲上演。 攝影:陳冠雁。
濱陽舞龍的習俗起源於北宋,是壯漢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被譽為“中國獨一無二”。 濱陽炮龍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專案名錄。
當晚18時58分,白龍舞賓夕法尼亞活動開始。 廟內聚集一條龍,族長完成開炮龍儀式後,鑼鼓聲嘈雜,萬炮齊聲響起。 巨龍上下移動,走在大街小巷送祝福,數十萬遊客與巨龍共舞,壯觀壯觀。
2月20日,廣西南寧市濱陽縣,遊客與炮龍合影留念。 攝影:陳冠雁。
大炮震動千山甦醒,龍騰興旺。 濱陽縣認為,炮龍舞能祛厄運,帶來雨水、豐收、吉祥安定,託付人民群眾“求平、福、求富、求幸福”的願望。
被視為新年的戀物癖,炮龍長約 30 至 40 公尺。 炮龍有句諺語“炮聲不停,舞龍不停”。 炮龍所過之處,路中間的人群“狂轟”擊。
在活動現場,只見舞龍者們戴著竹帽,光著膀子,揮舞著龍頭和龍身,進行著“勇者遊戲”,任由鞭炮爆炸彈落。 膽大妄為的遊客脖子上掛著一串串鞭炮,一根接一根地點燃,饒有興致地玩得不亦樂乎。 許多人還“冒險”鑽龍肚、拔龍鬚、捕捉龍鱗,以求福氣。
2月20日,在廣西南寧市濱陽縣,博主曾月珊和她的同伴們正在拍攝一部關於鞭炮文化的短片。 攝影:陳冠雁。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炮龍是賓陽人心中吉祥的象徵。 濱陽縣靜安街的舞龍藝人廖國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大炮龍節是當地春節最熱鬧的活動。
今年,56歲的廖國偉從8歲起就開始跳炮龍,是濱陽炮舞龍技藝的傳承人。 痴迷於龍文化,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龍表演套路,還組織濱陽縣龍隊在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演出100餘場,培養了一大批濱陽龍愛好者和傳承人。
炮龍是用竹條、紙、布等材料製作的,炮龍的製作需要全程手工完成,有30多道工序。 今年恰逢龍年大炮龍的“本命年”,濱陽縣大炮龍的生產訂單激增,當地的扎龍人忙個不停。
2月20日,廣西南寧市濱陽縣,扎龍族老工匠鄒玉特向中新社記者介紹了炮龍的製作過程。 攝影:陳冠雁。
70歲的扎龍工匠鄒玉特“與龍共舞”55年,是著名的炮龍製作大師。 幾十年來,鄒於特不斷學習扎龍功法,積極推動炮龍文化在國內外的傳播。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扎龍的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讓濱陽炮龍無止境。 他說。
近年來,濱陽縣以文化賦能,積極打造寶龍文化品牌。 在龍年春節期間,濱陽縣推出了大炮龍**節、大炮龍星光市集、體育廟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巡遊表演、“大炮龍”民俗舞台劇等系列活動,讓當地民眾和遊客一起歡慶節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