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頤和園向公眾開放110周年。 今年1月10日,由國家文物局分配,由三位愛心人士捐贈的一頁寶雲閣銅窗芯正式進入頤和園。 鑄造至今已有270餘年,曾經在海外失傳的銅窗芯“回家”,對於恢復寶雲閣文物建築的完整面貌具有重要意義。
寶雲閣的青銅窗芯於1月10日正式進入頤和園。 新京報記者薛軍 攝。
20世紀初,“銅閣”曾一度散落著銅窗芯。
頤和園佛香閣西側位於五方閣建築群內,位於著名的銅廳——寶雲閣內,始建於乾隆二十年(2024年),是清代皇家園林中僅存的一座青銅建築,原為清朝皇帝和皇后誦經拜佛的地方。 寶雲閣坐北朝南,重簷安居山頂有寶塔形寶頂,正面上層掛著滿洲、漢、蒙、藏四種文字組成的“寶雲閣”銅牌,下層掛著“大亮西藏”銅牌。
寶雲閣的梁、柱、尖牙、椽子、斗拱、屋瓦、寶頂、門窗、牌匾等均採用銅鑄造,但其風格、尺寸和工藝與木結構完全相同。 大廳的牆壁上刻著監察部長和當時所有工匠的名字,包括腳輪、鑿子、剪刀、拔蠟工、紡紗工、木匠等,共計50多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寶雲亭是中國現存工藝中最精緻、最龐大的青銅鑄件之一,其精彩的鑄造工藝在中國悠久的青銅歷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扇門窗上有12扇原裝銅門,20扇銅窗,70頁菱形銅窗芯。 由於2024年“英法聯軍”的燒搶和2024年的庚子災難,20世紀初,寶雲閣共散落了10扇銅窗和31扇銅窗芯。 2024年1月13日,頤和園管理處將寶雲閣現存銅窗(芯)現存39頁全部拆除,存放在倉庫內。 因為沒有銅窗,看起來像乙個亭子,所以俗稱“銅亭”。 目前,博雲苑不對遊客開放。
2024年和2024年,一些銅窗和銅窗芯回歸。
2024年,經過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國際文物保護界人士的不懈努力,10扇青銅窗被無償歸還給國家文物局,並安全運往頤和園。 10個銅窗有約20頁銅芯,銅窗做工精美,窗框周圍的淺浮雕龍紋大小不一; 窗芯上雕刻著精緻的菱形格仔圖案,長106厘公尺,寬20厘公尺。 2024年,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推動下,退休的法國文物鑑定專家公尺歇爾·巴萊(Michel Balllet)捐贈了一枚銅窗芯,將其歸還頤和園。
*該時期缺少銅窗的寶雲閣。 來源:頤和園***
此後,頤和園複製了幾頁銅窗芯,與庫存銅窗芯和已歸還頤和園的銅窗芯一起安裝在原來的位置,還原了這座精美銅建築的完整形象。 在“園林話”展上,銅窗芯亮相,與公眾見面。
此次歸還文物,是國家文物局兩次將寶雲閣的青銅窗、銅窗芯推入頤和園之後的又一次捐贈,對於修復寶雲閣文物建築的完整面貌,豐富頤和園文物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激發公眾關心和支援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積極性。
鑄造了270多年的銅窗芯,一直是“家”。
此返回的銅窗芯為 1052 厘公尺,寬 198厘公尺,為雙十字四型菱形窗扇滑動。 銅窗芯鑄造至今已有270多年,命運多舛,一度失傳海外。 在捐贈現場,銅窗芯被儲存在乙個定製的紅色天鵝絨盒子裡,靜靜地陳列在主會場**,在燈光下閃耀著淡淡的金屬光澤。
博雲苑外觀。 新京報記者薛軍 攝。
據頤和園副館長杜鵑介紹,此次回歸的銅窗芯與寶雲閣現有銅窗的窗芯相同,形狀和結構相同; 它也與約翰·湯姆森 (John Thomson) 1871 年的照片相同。 通過專業分析儀,對窗芯前後不同部位進行了檢測,金屬元素含量與博雲閣其他部件更加一致。 文物專家和頤和園藏品收藏工作組鑑定,本頁的“銅窗芯”與頤和園寶雲閣現存銅窗芯一致,是頤和園寶雲閣原有銅窗芯之一。
杜鵑表示,頤和園始終堅持持續推進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先後對四大洲、畫中等景點進行了修繕開放。 下一步,頤和園將繼續豐富博物館藏品的儲存體系,不斷加強文物的研究和活化,充分發揮文物價值,宣傳文物回歸藏品背後的故事。
記者 張璐.
編輯:唐錚。
由陳帝豔校對。
運營編輯:劉倩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