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曉霞正在組裝麵糰雕塑《九龍仙瑞》。
1月30日,農曆二十。 走進位於渾源縣沈源街道的渾源非遺花包店,店內霧氣撲鼻,香氣撲鼻。在一片水蒸氣中,有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花包,像花一樣,像雕塑,像白墩,紅綠相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曉霞正在將爽膚水揉成觀賞麵糰,準備調製出9條不同顏色的龍。 這是她為客人製作的3公尺高的“九龍仙瑞”花包。
受祖先影響,劉曉霞從小就喜歡手工藝品,對花包子情有獨鍾。 2018年,她開始系統地學習這種傳統民藝,經過幾年的精心打磨,花包形狀越來越多,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目前,她的花包店已經接到了1000多個訂單。
花包是人們美好生活的福氣,用途廣泛,如嬰兒出生、滿月、一歲生日、訂婚結婚、老人生日等喜慶日子都可以使用,一些餐館開業,喬遷新家,在梁上蓋房子等儀式也會用到, 尤其是春節期間,過去家家戶戶都有蒸花包子的習俗。劉曉霞一邊做花包邊介紹。 通過她嫻熟的雙手,彩繪麵糰迅速變成了一條鮮豔的五顏六色的龍。
花包看起來很簡單,但過程卻很複雜。 使用特種麵粉,要經過麵糰、發酵、造型、裝飾、蒸煮等10多道工序,其中造型裝飾最為複雜,需要借用針、梳、刀、剪等工具,依靠揉捏、揉捏、切割、修復等步驟,使各種圖案栩栩如生。 除了麵粉、牛奶等常見的原料外,我還會在原料中加入果蔬元素,讓花包不僅顏色多樣,而且不含人工色素,吃起來更舒服。 劉曉霞自豪地說。
我已經製作了3部不同尺寸的《九龍仙瑞》,這是我目前最大的作品,花了4個人一周的時間才完成。 它由三部分組成,呈現天、地、人的和諧狀態。 場地呈八角形,主體呈旺火形狀,寓意人們富貴富貴。 今年是龍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為吉祥獸,頂部的魚蓮和石榴也象徵著好運。 晚上8點,記者跟著劉曉霞到商場集合,在提前搭建好的泡沫體前,幾人沒有過多交流就開始將饅頭吉祥的雲饅頭固定在上面,經過兩晚的組裝,九條龍在雲中嬉戲, 12條魚兒在荷葉間嬉戲,富有表現力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花包不僅考驗製作者的工藝,更考驗工匠的創造力。 今年,劉曉霞在傳統花包的基礎上,精心構思製作了九龍仙瑞,蒸出濃郁的花包,散發著濃郁的年香和幸福的味道。
胡春霞姚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