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濕地被稱為地球的腎臟? 世界排名前三的生態系統是什麼? 哪些動物更適合濕地環境? 濕地動植物的特點是什麼? 濕地對生態環境有哪些重要影響? ......這些問題都與濕地有關。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 濕地,顧名思義,是富含水的潮濕地方,是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帶。 從廣義上講,濕地是地球上的大面積水域,除了海洋(深度超過6公尺)。 濕地通常分為兩種型別: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 自然濕地包括沼澤、沼澤、灘塗、泥炭地等水域,以及水深不超過6公尺的淺海、河流和湖泊。 人工濕地主要包括稻田、水庫、池塘等。
濕地在地球生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調節水平衡; 通過水迴圈改善當地氣候; 有毒物質被濕地植物吸收沉澱,淨化水質。 濕地對地球的意義類似於腎臟在人體中調節人體水迴圈和排洩代謝廢物的作用,因此濕地也被稱為“地球的腎臟”。
為增強公眾對濕地的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對濕地的認識水平,2023京津冀公民科學質量競賽將開展“濕地與人類福祉”專題問答活動。
通過回答問題,公眾將學到很多關於濕地的科學知識,如濕地的基本定義、濕地的生物種群、濕地的生態功能等。
本次專題問答活動旨在增強公眾愛護濕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增進對濕地科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得到了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市生態學會、中國電信集團科學技術協會的大力支援。 中國電信博物館、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網路通訊集團科學技術協會、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路有限公司
背景]早在數萬年前,人類文明就在江湖等水源附近悄然萌芽。幾十年前,人們給這些潮濕的地方起了獨特的名字——濕地。 它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與森林和海洋並列。
濕地擁有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形成了任何其他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 其獨特的水文、土壤和氣候為地球上 20% 的生物物種提供了棲息地。 世界濕地總面積約80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6%; 中國的濕地面積約為56占地面積35萬平方公里,擁有國際重要濕地6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602個,濕地公園1600多個,居世界第一。
第四,亞洲第一。
1971年2月2日,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沿海小鎮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國際重要濕地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公約》。 《公約》締約方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旨在通過地方和國家行動以及國際合作促進濕地的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並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為了紀念這一倡議,提高公眾對濕地保護的認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設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每年將確定不同的主題。 在這一天,世界領先機構組織市民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保護濕地。
中國**於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成為《濕地公約》第67個締約方。 為了更好地保護濕地,中國還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將於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京津冀市民科學質量大賽將設定每日答題、限時挑戰答題、PK答題、專答等不同模式,讓公眾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利用“小屏”提公升科學素養。
同時,大賽還將與相關單位合作,從解讀國家戰略、前沿科技、社會熱點、科學(家庭)精神、應急科普、科學謠言等不同角度開展不同主題的專題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