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前萬句》是劉振雲醞釀了近三年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迄今為止成熟大氣的作品。
《走出燕津》前半部分講述了楊百順坎坷人生的故事,從楊家莊楊柏順一步步到吳摩西,為了找到乙個只能說的養女,離開燕津的故事; 但也談到了楊百順和他的父親老陽,開車車的老馬,剃光頭的老裴,教書的老王,做牧師的老詹,竹葉會的老陸。 這就像乙個村莊的人際關係和支離破碎的思想。
《回燕津的故事》後半部分圍繞著牛愛國展開。 牛愛國是曹清娥的兒子,曹青娥是當年被拐的吳摩西的養女喬玲,經過幾次後嫁給了山西的秦遠。 它不僅講述了牛愛國的故事,還講述了牛愛國的父親牛樹道、姐姐牛愛香、戰友杜青海、照相館小江、紡紗廠龐麗娜、開餐館的老李、揉澡的老陳的故事。 這是一百個姓氏的另乙個曲折。
這本書給了我一種碎片化思想的強烈感覺,但它帶來了很多人生的見解。
1.“事情是一樣的,但感覺不一樣; 我在乎的不是水,而是索取和給予的區別。 ”
這時楊百順跟著老曾,剛開始一起殺豬的時候,他帶了3種豬下水,然後老曾生病了,他乙個人幹活,師傅還給了他三樣東西,心裡一下子就不平衡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我主動做的工作沒什麼,老闆過來安排就不一樣了; 我自己不怎麼做家務,甚至會哼一首小曲子,但如果是別人導演,概念就不一樣了。
其實還是一回事,只是我們的態度變了,這就是“索取”和“給予”的區別。
2.“前兩年,兩人還是有往來的,但後來漸漸淡去,又漸漸斷絕了。 ”
這是牛愛國當兵的五年,和好友馮文秀相處的五年。
我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我以前是初中同學,上過不同的高中,一開始我每週寫一封信,然後乙個月寫一封信,然後畢業了,我不認識她的任何乙個朋友; 這是大學,先偶爾談談,然後打破它。
大學同學也一樣,因為距離遙遠,畢業後很少走動,前3年,經常聊天,然後都談戀愛、工作、結婚,然後就斷絕關係了。
這都是因為我想說的時候說不出來。
3.人不能打破它,如果他們打破別人,他們就會打破自己。
這句話是牛愛國的母親曹青娥在反思時說的。 從小到大,我都不習慣把養母當家主,叫養父老曹,但在和丈夫牛樹刀相處的過程中,我漸漸變成了前養母的樣子。
我們也是,不要試圖改變別人,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改變。
4.日子是在未來,而不是過去。
5.當人們想賭博時,他們忘記了事物的初衷; 光是想想能和別人生氣,忘了也會耽誤自己。
其實人這輩子都是要找乙個會說話的人,就像這本書的書名,一句話就是一萬。 和會說話的人在一起,一看就能明白為什麼; 對於那些不會說話的人來說,10,000句話是沒有用的。 珍惜眼前的人,也許你會邊走邊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