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末,也就是公元219年末,曹操以為漢顯帝在許昌,離關羽駐軍很近,於是就有了遷都避刃而行的想法。司馬懿和江姬得知此事後,極力勸阻他們,相信孫權肯定不想看到關羽得到他的意志,所以他們可以把江南交給孫權,條件是他派兵從背後攻打關羽。 與此同時,曹操派徐晃、趙炎等將領率軍營救樊城。
戰後救出範城的徐晃,以為他因兵力不足而難以與關羽抗衡。 曹操得知此訊後,先後派出徐尚、呂堅等將領,以及殷部、朱桓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 當時關羽派軍駐守威投,西冢也有駐軍,於是徐晃採用東攻西攻的戰術,揚言要攻維頭,卻暗中攻打西冢。 關羽得到四冢危在旦夕的訊息後,親自率領五千步兵和騎兵上陣。
徐晃率軍迎擊,關羽不敗退。 徐晃率軍追擊,衝進了關羽的軍營。 關羽在村子裡紮營的時候,外側的壕溝和鹿角都是十倍,障礙物極為嚴密,所以從營外進攻是極其困難的。 許晃於是趁著軍隊混亂從內部突襲,終於破局,殺死了蜀國的將領胡秀和傅芳。 關羽只好撤退,不久後,東吳都督呂蒙攻打江陵,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府被俘,同時被孫權下令立即殺掉。 殺死關羽後,孫權派人將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一向愛才的曹操帶著王爺的禮物將關羽的頭顱埋在了洛陽。
孫權見識曹操的舉動後,便按照王公的禮,將關羽的屍體葬在當陽。 蜀國主劉備在成都為關羽建造了一座土墩,也就是成都關羽的陵墓,用來召喚靈魂和祭祀。 因此,後世民間稱關羽為“頭靠洛陽,如陽臥身,魂歸故”。寫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關羽是當時中國的絕世將領,就連曹操都用了移都的手段,就是為了避鋒。 孫權為什麼抓到他後不勸他投降,而是立即殺了他?
有句話說:凡事必有原因,凡事必有原因,樊城之戰前,江東之主孫權派使者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關羽看到孫權發來的求婚,不僅立刻拒絕,還侮辱了他,孫權得知後對他非常生氣。 在俘虜了關羽之後,孫權作為江東之主,勢必會散發出這股邪氣。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孫權才知道關羽沒有投降的希望。 這麼好的得力助手,不能為己所用,還能放回去增加敵人的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