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唐朝的開國君主,也是歷朝開國君主中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正因為他有個天才兒子,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南北作戰,統一國家,這一傲人的成就,蓋過了李淵的光輝,讓人忘記了他其實是唐朝的開國之王。 那麼歷史上的李淵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其實,李遠真的是乙個很不錯的人,他寬容大方,他的策略和眼光都到位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他不果斷,而且有點優柔寡斷,導致了後期玄武門事件的爆發,但這絕不能否認李淵作為開國君主的貢獻。
李淵出身顯赫世家,祖父李胡在西魏時期,是西魏八大支柱之一,是擁有兵權的非常大的官職。 他的父親李洵是北周朱國的將軍,被封為唐公。 李淵的母親是隋帝溫獨孤皇后的妹妹,可見李淵的家境有多好。 李淵七歲那年,李豫去世,李淵成為唐國公,因為父母去世,所以他在姑姑獨孤皇后身邊長大,深受隋帝溫的愛戴和重視。 隋溫帝在世的時候,給了李淵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樣一來,李家三代人都非常富有,人力物力充足。 李家深厚的底蘊,為後來的天下鬥爭奠定了基礎。
隋陽帝繼位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李淵與隋洋帝的關係並不好,隋陽帝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造反的意,所以這個時候李淵察覺到了隋洋帝對他的不滿。 為了保護自己,李淵開始把目光盯在自己身上,整天裝作對酒迷,收受恥辱的**賄賂,隋陽帝看著他的表現,才真正放心,玩起了自己的遊戲。 後來,李淵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制服了數萬名士兵,並暗中將他們改造成自己的部隊。 當突厥人入侵時,他們用少量的兵馬擊敗了突厥人,並安撫了邊境通行證。 這個時候,和李世民沒什麼關係,全靠李淵自己的實力,他展現出的策略和手段,足以讓人佩服。
後來,隋朝的隋煬帝越來越不得人心,各地起義的次數不斷增加,雖然李淵沒有立即出兵對抗隋朝,而是讓長子建成留在河東,次子世民則前往太原暗中發展兩地勢力,招攬人才。 時機成熟時,李淵在太原集結軍隊,帶著李建成和李世民進攻長安,在進軍途中,軍中出現了幾點意見分歧,是李淵分析了形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讓唐軍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奠定了長安,奠定了唐帝國的根基。
此後,李世民出國作戰,李淵在內復政,為李世民提供了穩定的後方。 李淵多次下令赦天下,免去隋煬帝所受之苦,讓天下百姓心跟從。 賞功臣,李淵曾說:“隋朝君主捨不得賞極,以至於失去了人民的支援。 我們怎樣才能效法他? 用官職來贏得民心,難道不是比用兵好嗎? “他以這種方式激勵和鼓舞士氣。 李淵的內政,加上李世民的對外勝利,促進了整個國家的統一。 也正是李淵奠定了唐朝初期的制度和政治體制,為李世民後來的輝煌統治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淵對唐朝建立的貢獻不亞於李世民,即使沒有他統籌全域性,奠定基礎,也不可能有後來的鎮觀統治。 我們不能只看到李世民的霸氣,而忽視李淵的成就,這對他不公平。
然而,在唐朝徹底統一天下,步入正軌之後,年過六旬的李淵開始懈怠,他不太關心政政政,也不理會兩個兒子之間的明暗爭鬥。 李淵缺乏果斷,在太子的建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淵說,皇帝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對立下大功的李世民給予了更多的優待,不僅封他為“天王上將”,還允許李世民建立文物館,招攬人才。 李淵對李世民的縱容,讓李建成感到受到威脅,而李世民對李建成立李建成為太子也十分不滿。 本來兩個兒子之間就已經有不間斷的矛盾,但李淵並沒有採取果斷的措施,而是任由事態發展,最後演變成玄武門事件,這一切都是因為李淵優柔寡斷的性格。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退位為皇帝,李世民為帝,開始了他輝煌的統治。 作為父親,我覺得李遠心裡既驕傲又鬱悶! 有李世民這樣的兒子幫他,造王朝,可是這個兒子太好了,好到別人都看不見,這樣糾結的情緒,讓李淵心裡充滿了。 然而,歷史終究是歷史,前輩們是怎麼想的不得而知,作為後代,我們應該更加客觀公正地看待這段歷史。
以人為參考,可以知道得失; 以史為例,我們可以知道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