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PC市場似乎散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需求復甦和AI PC的帶動下!
近日,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發布《2023年全球PC市場出貨報告》。 根據 Canalys 的資料,2023 年全年,PC 市場出貨總量為 247億輛,同比下降13%;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還顯示,2023年全球PC市場的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4%。 這表明 PC 製造商在 2023 年仍處於寒冬之中。
但好訊息是,全球PC市場在2023年第四季度迎來拐點,顯示出復甦跡象。 根據Canalys的資料,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結束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同比下滑。 Counterpoint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將下降02%,有望迎來出貨收縮週期的拐點。
市場分析指出,全球PC市場已經觸底,有望在2024年開始增長,在生成式AI掀起的巨大浪潮下,AI PC有望成為PC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PC 製造商緊握 AI 大腿
過去幾年,傳統PC行業一直籠罩在銷售低迷的陰霾中,但進入2024年,業內普遍認為,經過長期調整,今年PC市場有望重回增長軌道。
市場對PC行業預期的提高主要基於幾個考慮因素。首先,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的恢復,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可能會增強,從而導致個人電腦需求的復甦。 其次,聯想集團、惠普、戴爾等廠商的庫存水平已經恢復正常,接近健康水平。
更重要的是,隨著生成式AI的蓬勃發展,業界普遍認為,AI PC有望重新點燃PC市場的新希望,並在2024年開啟AI PC的元年。
從需求端來看,AI PC作為承載大型AI模型的裝置,可以有效提公升生產力,從傳統PC公升級到AIPC將變得勢在必行。 此外,在AI普及後,出於私隱和成本的考慮,AI本地化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
Canalys 指出,AI PC 的最初採用將僅限於特定的業務功能和精通技術的高階使用者,他們需要強大的硬體來執行密集的 AI 工作負載。 但在未來五年內,對 AI PC 的需求將激增,這是由於微調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 AI 工具市場的出現,以及由強大的 AI 整合定義的修改後的作業系統的出現。
此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告訴**,AI PC是未來幾年PC市場的關鍵轉折點。 英偉達CEO黃仁勳也認為,計算機行業正在迎來再生機遇,未來十年,新的AI計算機將取代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計算機。
根據 Canalys** 的資料,到 2024 年,AI PC 將佔 PC 出貨量的近 20%。 到 2027 年,這一比例將迅速增長到 60% 以上,這要歸功於可變能源和新的本地體驗。
為了把握AI電腦的發展趨勢,巨頭紛紛退出市場。 2024年初以來,AI PC迎來了多條重磅新聞。
本月早些時候,微軟宣布對Windows PC鍵布局進行重大更改,引入了Copilot鍵,使用者將能夠一鍵呼叫Microsoft的AI(人工智慧)助手,第一批帶有新鍵的裝置將於本月上市。
此外,在最近的CES展會上,AI PC是最大的焦點之一。 CES開幕前一天,英偉達發布了其最新的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卡; 在發布會上,英特爾宣布,專注於AI效能的Arrow Lake處理器和Lunar Lake處理器將於2024年上市。
在終端產品領域,全球領先的PC公司聯想集團也在加速AI電腦的推進。 據了解,目前聯想集團已率先進入“AI ready”階段,已售出ThinkPad X1 Carbon、小鑫Pro16AI酷睿版等相關新品。 今年,它還有望推出配備大型個人模型的新產品“AI On”。
此外,戴爾、惠普、華碩等品牌廠商也紛紛公布了自己的AI PC計畫。 許多場景似乎預示著AI PC新時代的到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二級市場,AI PC概念股已提前預熱。 例如,全球PC龍頭聯想集團(00992HK)在過去一年持續上漲,全年飆公升超過8%,成為同期恆生指數成份股中表現最好的股票。
真正的 AI PC 還是還沒有?
AI PC的故事是好的,但乙個新產業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IDC日前發布的首份《AI PC產業(中國)**》明確指出,AI PC的發展是乙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應分為AI ready階段和AI ON階段。
根據聯想集團披露的技術路線圖,在AI Ready階段,主要重點是晶元計算架構的公升級,讓AI PC擁有較高的本地AI推理算力; 在AI ON階段,AI PC將實現軟硬體生態融合,嵌入本地AI大模型知識庫和豐富的應用,生態基本得到完善。
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戰略與業務發展副總裁Ablikim Ablimiti(Amu)認為成熟的AI電腦應該具備五個特徵。 首先,應該有乙個基於大模型的個人代理,使用者可以自然地與之互動; 二是配置個人本地模型和知識庫,可組合成個人模型; 三是配置混合AI算力; 四是可以通過外掛程式對接AI原生應用; 第五,有私隱和資料安全保護計畫。
可以看出,能否在PC上安裝乙個大模型,在邊緣私域環境中能否實現單個大模型的微調訓練,成為判斷AI PC成熟度階段的關鍵因素。
但是,要把大型模型放到PC上,AI電腦肯定會面臨很多挑戰。 首先,AI PC的實現需要強大的算力,從數百億個引數到數千億個引數不等。 這一直是英特爾、AMD、英偉達等晶元廠商的研究重點。
其次,目前使用者在雲端使用公共大模型,大模型應該能夠實現個人的“個性化”,擁有本地算力幾乎是AI PC的必然條件。 此外,資料安全和私隱是底線前提。
結論:
綜上所述,AI PC的爆發是大勢所趨,將進一步為行業開啟想象空間。 為了爭奪AI電腦布局的先機,英特爾、AMD、高通、聯想、戴爾、惠普等巨頭已經開始用真槍大開戰。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場可能改變他們地位的戰鬥。
然而,雖然AI電腦已經走上了歷史舞台,但它的發展仍然不確定,它的未來仍然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和疑問。 站在AI PC時代的起點,未來誰能先扛起AI PC的旗幟? 一切都是未知的。
作者: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