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稱自己為地區大國並渴望在南亞發揮領導作用的情況並不少見。 然而,最近的一起事件激怒了印度。 印度的盟友之一馬爾地夫決定轉向中國,這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準備給它乙個教訓。 馬爾地夫是印度洋上的乙個群島國家,離印度不太遠,因此被印度單方面視為其勢力範圍。 從某種意義上說,以前的馬爾地夫**也承認了印度的“領導者”地位。 馬爾地夫新**穆伊茲上台後,他不是第一次訪問印度,而是直接去了土耳其,然後去了阿聯,現在他已經抵達廈門,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根據最新訊息,穆伊茲稱讚中國是印度洋島國的“重要盟友和不可或缺的夥伴”。 這一舉動讓許多印度人非常不滿。
更讓印度不滿的是,穆伊茲主動尋求與中國的合作。 至於其他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印度基本上採取了嚴格的預防措施。 從不丹與中國的邊界談判,到斯里蘭卡與中國的港口建設,到孟中之間的經濟合作,再到馬爾地夫與中國關係的新氛圍,總有印度想搗亂的影子。 穆伊斯的另乙個讓印度難以接受的舉動是要求印度軍隊撤出馬爾地夫。 印度在馬爾地夫有軍事存在,但人數很少,不到100人,負責操作和維護海岸警衛隊的飛機。 穆伊茲堅持要印度撤軍,肯定讓印度難堪,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無異於掃除印度的部分影響力。 馬爾地夫** 穆伊茲敦促印度從印度撤軍,經過乙個月的等待,印度終於同意了。
這一過程表明,印度其實不願意撤軍,可能想爭取時間。 然而,面對馬爾地夫**的堅定立場,印度無法影響局勢。 更讓印度尷尬的是,本月早些時候,馬爾地夫再次加緊行動,穆伊茲告訴印度**,如果印度拒絕撤軍,就是無視馬爾地夫的民主意願,威脅馬爾地夫的民主前途。 以“民主”為由施壓,對於自詡為“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來說,實在是尷尬。 儘管印度一直在妥協,但最近的一件事徹底觸動了許多印度人的神經。 馬爾地夫的三位副部長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抨擊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稱其為“以色列的傀儡”、“小丑”,甚至是“牛糞”。 據悉,此事與莫迪訪問印度拉克沙群島有關,有分析認為,莫迪希望親自宣傳,幫助拉克沙群島和馬爾地夫搶遊客。
至於莫迪對馬爾地夫的真實想法,目前尚不清楚。 不可否認,馬爾地夫三位副部長的言論確實引起了軒然。 在印度,幾乎所有人都發出了一致的譴責,並發出了憤怒的合唱。 不少印度網民紛紛表示,不再選擇馬爾地夫作為旅遊目的地,一些印度旅行社甚至暫停了飛往馬爾地夫的航班預訂。 印度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也表示“嚴重關切”。 客觀地說,從這件事來看,馬爾地夫確實站不住腳,或許心裡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話語卻成了另一回事。 馬爾地夫出面澄清,這三人的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 馬爾地夫**辦事處宣布,這些人將被立即停職。 馬爾地夫正式道歉後,許多印度人感到自豪,《今日印度》甚至稱印度為“大勝”。
儘管如此,印度對馬爾地夫的批評並沒有停止,《印度時報》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馬爾地夫能經受住印度遊客的抵制嗎? 品。 馬爾地夫的旅遊業是該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佔該國稅收收入的 90% 以上,其中包括進口關稅和旅遊相關稅。 印度遊客佔馬爾地夫外國遊客總數的11%,在該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認為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 近日,印度商會呼籲抵制馬爾地夫,暗示印度可能打算對馬爾地夫施加壓力。 除了抵制旅遊業外,印度還利用這個機會宣傳其拉克沙群島,聲稱它們擁有與馬爾地夫一樣美麗的水域、天空和細沙海灘。 印度**可能會增加對拉克沙群島的投資,使其能夠與馬爾地夫公平競爭。
馬爾地夫和印度之間最近發生的一連串爭端反映出印度在該國和該地區的影響力正在減弱。 這些事件實際上表明,印度採取的傳統方法已不再奏效。 如果印度不能正確定位自己,類似的問題只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