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70 土地荒漠化,牧民破產湧入首都
蒙古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氣候乾燥,環境惡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制約。 其領土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300萬。 蒙古國年降雨量不超過200公釐,年平均氣溫僅為-13. 寒冷乾旱的氣候條件嚴重制約了蒙古國的發展,同時也是蒙古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蒙古國草原廣闊,面積約90萬平方公里,牧民30萬,牲畜7000萬頭。 也就是說,草地上有 80 頭牛和羊。 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蒙古國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草原資源嚴重過剩,草原資源嚴重短缺。 蒙古國76%以上的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響,年均荒漠化面積約為2%。 由於荒漠化,500條河流乾涸,400個湖泊滅絕,牲畜生活條件下降,許多牧民因貧困而破產。
然而,正是過度放牧導致了該地區的荒漠化,採礦對蒙古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 蒙古被稱為"煤礦發電"已鑑定出礦產80餘種,其中煤、鐵、銅等礦產儲量居世界第一,銅礦儲量高達20億噸,居亞洲第一。 僅在 2022 年,蒙古就以礦產品為主要產業出口,金額達 106 億美元,相當於 GDP 的 62%。 然而,蒙古國的銅礦大多採用大規模露天開採,對礦區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加速了地表荒漠化的發展。
隨著草原荒漠化和游牧民族的經濟衰退,大量遊牧民被迫遷移到經濟富裕的首都烏蘭巴托,形成了大量的貧民窟。 由於移民的湧入,烏蘭巴托的人口迅速增長到140萬,佔蒙古人口的46%,是蒙古唯一的主要城市。 烏蘭巴托周圍的貧民窟已經變成了這些游牧民族的避難所。
其中,中國受蒙古國土地荒漠化的打擊最為嚴重。 從3月到5月,颶風蒙古將30萬噸沙塵從蒙古北部帶到中國南部,嚴重影響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 今年4月的一場沙塵暴席捲了全國19個省市,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居民超過4億。 這場沙塵暴已經越過長江,來到了上海和浙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我國防治荒漠化成效顯著,“三北生態屏障”(簡稱“三北防護林”)年均面積達1183 km2。 中國的木烏斯沙漠(簡稱“木烏斯沙漠”)幾乎完全消失,該專案在中國北方築起了“綠色屏障”,為緩解水土流失、防止沙塵暴等生態環境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中國的“森林”並不能完全阻擋蒙古國的“沙子”。 沙塵暴是全球性問題,中國如果不從根本上消除蒙古國的荒漠化問題,就無法徹底消除沙塵暴。 為此,蒙古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治荒漠化。
總體而言,蒙古國70%的土地嚴重荒漠化,這對當地的畜牧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有很大影響。 過度放牧和開發導致該地區荒漠化,導致當地牧民湧入烏蘭巴托的貧民窟。 荒漠化也是我國的重大災害之一,接二連三的沙塵暴給中國北方造成了重大的經濟和生態破壞。 蒙古國應加大防治荒漠化力度,加大國土資源投入,同中國開展國際合作,在防治沙塵暴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只有共同努力,我們共同的家園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