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城,幾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
1900年,梁啟超首次提出四大文明觀,中國有幸被納入其中。 然而,西方史學堅持認為,中華文明的起點應該是西元前16世紀的商朝,距今已有3600年的歷史。
而且,他們甚至質疑三帝五帝和夏朝的存在,更不用說將古巴比倫(6000年前)定義為人類文明的源頭了。
城頭山古城遺址的發現,讓西方學者目瞪口呆。這座擁有 6,000 年歷史的遺址展示了當時先進的建築、陶器和農業文明,被確認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城邦遺址。
那麼,在這個遺址究竟出土了什麼呢? 有哪些顛覆性的發現? 這一切都始於1979年曹傳松和王本浩的一次鄉下之行,他們是湖南溧陽市車西縣的文化專家。
在荷花池邊,他們發現了一座奇怪的高山,經過調查,確認這是一座古墟,很可能是一座古城。 他們立即向省博物館考古部報告,經過何傑軍教授的實地考察,確定了古城和護城河的存在。
城頭山古城遺址,彷彿在等待醒來,展現著其深遠的歷史和文明。
文革結束後,城頭山的發掘工作一直擱淺到1991年10月下旬,何傑軍教授再次來到這裡。 他與曹傳松、單仙覺等人一起挖了長195 公尺,寬 15公尺的戰壕。
他們推翻了所有的結論,發現古城不是商代的,而是圓形的。 它的原生地層與石家河文化的地層相似,大約有4800年的歷史。
出土的粘土薄胎黑灰陶器,包括高頸罐、雙腹桶等陶器,與石家河文化不同,與曲家嶺黑陶相似。 如果屬實,那就說明它已有5300年的歷史,比黃帝早了300年。
這一發現報國家後,於1992年被指定為中國十大新考古發現之一。 1992年10月,何傑軍帶領湖南考古隊正式入駐,開始了歷時11年的發掘工作。
02 挖掘工作從東南方向開始,挖了兩條勘探溝,三個月後,出現了乙個令人驚訝的發現:牆外的原始土層與大溪文化時期一致,大溪文化時期是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土層最低年齡為6000年,發現了古城四次擴建的痕跡,最早的建造日期可以追溯到6200年前。
城牆高度為15公尺,寬度為10公尺,護城河寬度為35公尺,溝槽深度為24公尺,形成乙個高度約4公尺的防禦系統。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樣規模和高度的專案,是其他部落難以打破的。 在第二階段的挖掘中,從東南、西、西北方向同時進行,在南護城河中發現了100多種蔬菜和植物種子。
由於淤泥隔離了空氣,因此形成了真空,西葫蘆種子的顏色清晰可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國祖先在6000多年前的長江流域就已經培育了100多種植物,農業文明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城頭山的考古發現震驚了世界,6000年前,人們開始大規模飼養家畜和家禽,掌握了亞麻、竹蓆、棉條等生活用品的編織技術。
同時,廢墟中精緻的船槳和兩公尺長的尖端也展示了當時高超的航海技能。 這些發現證明了中華文明的偉大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人們可能相信西方炮製的兩河文明,但這些所謂的蘇美爾文明已經逐漸被推翻了。 這是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兩大流域的土壤條件不適合農業發展,因此它們無法養活最多樣化的人口,也無法支援先進的文明。
因此,任何無視土壤和氣象條件的“文明”都是不科學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歷史文物,湖南派出50名文物專家參與城頭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工作。
他們在 2 區發現了乙個住宅區,其中包括帶有 2 間臥室和 1 間客廳、3 間臥室和 1 間客廳的民俗建築,以及多臥室 1 間客廳,其設計規模與現代住宅相同。
這再次證明了中華文明的繁榮和創新。 城頭山遺址的發現,顛覆了世界對歷史的認知,也讓我們對中國古代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欽佩。
城頭山古城的建築布局,不僅揭示了父系社會的發展,也體現了城邦文明的高低水平。 在市中心附近,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寬闊而巨集偉的多層建築,其中沒有生活用具和生命的痕跡。
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這是乙個部落會議大廳,高層人士坐在樓上,普通領袖坐在下層,大廳門前的平地可能是乙個廣場。
如今,城頭山古城的城牆、護城河、東西南北門、街道、房屋、下水道等現代城市建築已經顯露出來,總面積達280畝。
位於城市北部中心的八個陶窯引起了考古學家的興趣,不僅燒製陶器,還燒製帶有幾何圖形的紅土塊(磚)。 年代表明,這些窯幾乎與城頭山的其他建築同時存在。
在此之前,考古學家在遺址的主要道路上發現了大量的紅土塊。 但為什麼陶窯位於市中心呢? 陶窯的數量也遠遠超出了城頭山人民的生活需要,他們只燒製了幾種陶器,說明它們是批量生產的。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承頭山人生產的大量陶器具有貨幣功能,用於交換其他部落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資料。 因為這個功能齊全的城市的人口已經爆炸式增長,所以如果不進行貿易,就不可能養活這麼多人。
城投山古城遺址出土400平方公尺的墓群,密密麻麻地分布著無數的棺材和墓坑,深度達7層,揭示了當時城投山的人口規模。
這些墓葬有的只有一兩件陶器,有的則有100多件,甚至還有玉骨器,貧富差距一目了然。這是什麼意思?
六千年前,社會早已形成乙個階級,古代大官常遊歷當下的情節,在這些墓群中十分諷刺。
穿越到6000年前,就算是迪克斯還是迪克斯,除了拼命往上爬,別無他法。
在1996年的第五次發掘中,一項重大發現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農業文明的理解。 在這次發掘中,研究人員不僅發現了山脊和軟泥,還發現了大量的碳化公尺粒、蝸牛和水稻根。
這些發現不僅讓我們對農業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證明了中國考古學的嚴謹性。 通過對田埂土壤的實驗室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鐵錳混合顆粒矽酸鐵含量為6個單位,僅比目前的稻田少2個單位。
這一發現證明,中國的農業技術早在6000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 此外,通過對300個碳化穀物的質譜分析,科學家發現這些穀物的基因完整,屬於雜交水稻,其中野生稻的基因含量為56% 和 428%,秈稻基因為516%。
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6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農業技術的成熟,也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古代水稻種植所有權的爭議。
雖然此前在湖南省玉禪巖和江西省仙人洞中曾發現過碳化公尺粒,但無法確定這些穀粒是野生稻還是人造稻。 現在,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我們可以確定水稻的起源是在中國,中國的農業文明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華文明的起源不僅限於黃河,也起源於長江,兩者也滋養了歷史。 在古代,中國的土地上充滿了許多類似於中原文明的部落文明,例如三星堆和陶廟。
不僅是龍山,黑陶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產,彩陶廣泛分布在老官台、陽韶、馬家瑤、齊嘉、大汶口、曲家嶺、大溪、洪山等地。
中國文化燦爛,城頭山的發現改變了世界城邦的歷史,使巴比倫黯然失色。 自2010年世博會以來,西方歷史學家首次集體保持沉默。
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我們不得不知道“城頭山”。 震驚世界的發現》、《荒原古城》和《上下六千年》是三部傑作。 它們就像歷史長河中的燈塔,照亮了我們尋找真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