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科技2024年第2期《殲-31最新訊息》最新上架,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兵器科技快報或掃一掃文章***購買!
在美國近年來進行的一系列海基飛彈防禦試驗中,“伊利湖”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2002年12月17日,布希下令在2004年之前部署有限的陸基飛彈防禦系統,從2005年開始部署海基飛彈防禦系統,以防止大規模殺傷造成的“災難性破壞”。 因此,“伊利湖”也會頻頻出現在各種**上。
伊利湖飛彈防禦試驗艦。
發展歷程和效能特點。
伊利湖號航空母艦(CG70)是美國海軍第24艘配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現在是美國海軍全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試驗艦,其任務是測試和評估從海上提供彈道飛彈防禦的能力。
“伊利湖”號於1990年3月6日開始建造,1991年7月13日下水,1993年7月24日投入使用。 “伊利湖”長173公尺,寬16公尺8公尺,排水量9600噸,400人,配備4臺通用動力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航速為30節(每小時57公里),配備2架SH-60“海鷹”** 2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標準飛彈”,“戰斧”巡航飛彈和反潛飛彈,MK-46魚雷,“魚叉”飛彈發射器, 2門MK-45輕型火炮等。
1998年8月,“伊利湖”號和另一艘同級艦艇“皇家港”號(CG73)進廠改裝,主要包括“宙斯盾”**系統的改進和另一項重大改進,即我們經常聽到但不太熟悉的“後衛”系統,全稱是海軍的“線支持者”“宙斯盾”戰術彈道飛彈系統, 它使用專門的計算機和雷達軟體和硬體來提供改進的跟蹤和記錄能力。它有能力識別和跟蹤彈道飛彈,收集飛彈資料,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後將相關資訊傳送到各個作戰位置。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海軍電子和偵察系統部門開發的“線路支持者”是美國邁向初始海軍區域彈道飛彈防禦能力的里程碑,也是美國飛彈防禦局(MDA)和海軍的重大成功。
皇家港飛彈防禦系統試驗艦。
改裝後的“伊利湖”號和“皇家港”號立即在太平洋飛彈靶場進行了跟蹤試驗和演習,除了驗證海軍的飛彈防禦系統外,它們還充當了制定作戰學說和進行訓練的船隻。 第一次測試於1998年11月18日至20日進行。 在演習中,巡洋艦“伊利湖”和“皇家港”成功識別並跟蹤了目標飛彈(“小獵犬”飛彈),並將目標資訊傳輸到聯合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然而,不久之後,“伊利湖”幾乎錯過了飛彈防禦試驗。 美國為海基高階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開發的新型“標準”SM-3攔截飛彈的首次發射沒有選擇“伊利湖”。 1999年9月24日,同級巡洋艦“Shaylo”號(CG67)進行了首次“宙斯盾”輕型外大氣彈(ALI)試驗,展示了SM-3飛彈發射時的效能和可靠性,助推器的分離,以及第二級的制導控制和分離。 原計畫在那之後由“Shaillo”完成相關測試,但進一步測試的時間表與該艦既定的作戰計畫相衝突,因此海軍作戰部長傑伊·詹森海軍上將決定由“伊利湖”與“防禦支持者”承擔重任。
兵器科技雜誌微信**,長按或掃***進入門店購買。
2000年3月2日,“伊利湖”號改裝了ALI改進裝置,“標準”SM-3型飛彈也裝備了“伊利湖”。 2000年6月8日和9日,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西海岸進行了一次名為“太平洋閃電戰”的演習。 “伊利湖”發射了“標準”SM-3飛彈,這是“國防支持者”的測試平台,用於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飛彈。 6月30日,“伊利湖”號和“皇家港”號再次進行跟蹤試驗,根據彈道飛彈的軌跡,包括一枚TMT-3飛彈和一枚“北極狗”II型火箭在內的兩枚目標飛彈分別在海拔83公里和137公里的高度飛行了160海浬和145海浬。並實現資訊和資料的傳送和接收。隨著在夏威夷進行的一系列試驗的成功。
2000年7月,美國海軍作戰部宣布伊利湖號航空母艦為海軍彈道飛彈防禦試驗艦。
2000年7月,美國海軍作戰部宣布伊利湖號航空母艦為海軍彈道飛彈防禦試驗艦,該試驗艦在數年內將不再用於戰鬥目的,但將用於ALI攔截飛行試驗。
美國海軍飛彈防禦試驗艦。
建立海基飛彈防禦系統是美國飛彈防禦局和海軍一直追求的目標之一。 美國專家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國可能使用戰術彈道飛彈攻擊美國本土的戰術彈道飛彈有37種,其中26種正在海上飛行,而且這些飛彈的飛行大多在美國海上預警系統的作戰範圍內, 因此,美國決定將裝備有“宙斯盾”作戰系統的艦艇納入飛彈防禦系統,即搭載“宙斯盾”系統的水面艦艇將部署在預定海域,以攔截飛越海域攻擊美國本土的戰術彈道飛彈。這不僅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從而節省成本,而且將大大擴大美國大陸防禦來襲飛彈的作戰空間。
在巡洋艦“伊利湖”號被指定為美國海軍飛彈防禦試驗艦後,開始了更關鍵的“真槍和實彈”試驗。 2001年1月,“伊利湖”號在太平洋飛彈靶場進行了首次“宙斯盾”輕型外大氣彈丸攔截飛行試驗,並發射了一枚“標準”SM-3飛彈,展示了第三級飛行的穩定性和動能彈頭第四級分離的控制。
伊利湖發射了飛彈。
“標準”SM-3飛彈是專門為應對來自外太空的戰區彈道飛彈的威脅而開發的,它由“標準”SM-2VA飛彈的兩級助推火箭加上雙脈衝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和外層大氣輕型彈丸組成,採用直接碰撞殺傷方式,最大速度為4秒級5公里,可攔截射程600至3500公里的戰區彈道飛彈,最小攔截高度80公里,最大攔截高度約500公里,最大攔截距離1200公里。
2002年1月25日,飛彈防禦局和海軍成功地對海基中段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進行了飛行試驗。 先是一枚“白羊座”短程飛彈從夏威夷發射,然後停泊在海岸數百公里外的巡洋艦“伊利湖”號用SPY-IB(V)相控陣雷達跟蹤目標,並發射了一枚“標準”SM-3飛彈,在夏威夷西北約500公里的太平洋上空成功攔截。 6月13日晚,正當美國正式退出1972年《反彈道飛彈條約》時,“伊利湖”號航空母艦在夏威夷海岸附近又發射了一枚標準5M-3飛彈,並成功擊中了8分鐘前從考艾島發射的目標彈道飛彈。
這兩次試驗是在彈道飛彈(目標飛彈)已經處於下降飛行階段時進行的,11月21日,從“伊利湖”發射的一枚標準SM-3型飛彈擊落了一枚從考艾島靶場發射的改裝單級“民兵”彈道飛彈,這是“伊利湖”首次在上公升階段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 據五角大樓稱,這次測試是加速海基飛彈防禦系統發展的一系列測試中的六項測試中的第一項。
伊利湖未來還將進行一系列攔截測試,以獲得成熟的攔截技術。
結語。 從這個角度來看,“伊利湖”號未來還將進行一系列的攔截試驗,以獲得成熟的攔截技術。 根據計畫,將主要完成輕型大氣層外射彈的進一步攔截試驗,“標準”SM-3飛彈與“宙斯盾”巡洋艦的整合,以及海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關鍵技術和戰術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