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去看望休產假的同事,這是她家的第二個孩子,她本來不打算生孩子,但家裡的老爺子催促了她幾年才決定生下。
寶寶快兩個月大了,長得很像媽媽,於是我調侃他說:“你哥哥叫大李子,那你就叫小李子。
同事一聽,立刻對我說:“錯了,錯了,我家有我姓,你叫他小成(陳)。
“是你姓的,很好,乙個人不吃虧,可是你婆婆怎麼會同意呢? ”
“我不同意就不生,父母只是我的女兒,兩位長輩的要求還是要滿足的。 ”
的確,像80年後走出去的那一代人,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當我們結婚生子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們在心裡做了乙個算計,那就是《。孩子想要兩個,乙個是他父親的姓氏,乙個是他母親的姓氏。 ”
隨著年輕人思想的轉變,這種姓氏模式逐漸被認可,能生兩個的,一定會給乙個乙個姓媽媽的,不想生兩個的,只能隨父姓。
女明星齊薇在宣布自己的第二個孩子時,她說她已經和丈夫李承鉉討論過孩子的姓氏,乙個是母親的姓氏,另乙個是父親的姓氏。
雖然這件事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但絲毫沒有影響夫妻關係,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婚姻就是組建新的家庭,一起撫養孩子,給孩子乙個健康、快樂、幸福的環境來成長,至於孩子姓什麼,夫妻倆可以商量一下。
其實我們家也是這樣,我爸媽生了兩個女兒,按照他們傳統的觀念,戶口本上一定要有個人繼承,所以我是老大給這麼多年過去了,孩子雖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姓媽媽,但是她對媽媽的姓氏感到很開心,因為姐姐跟著爸爸的姓,她覺得自己有媽媽的姓氏,媽媽更疼愛她。
其實我跟他們倆解釋,乙個跟我父親姓,乙個跟我母親姓,因為我爸媽認為每個人都有姓它更涼爽姐姐先出生,所以我有爸爸的姓氏,姐姐晚出生,所以我有媽媽的姓氏,我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只不過,老人有時候真的很喜歡做事,不在身邊的時候,就對孩子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好像我們很愛孩子一樣。
例如:
1、對於父母來說,不管是誰姓,都是自己的孩子,不會偏袒,但到了老人就不一樣了。
我最小的女兒和我的姓氏,也就是跟著我爺爺的姓,在我父母眼裡,小女兒就是他們的孩子,有一次老人當著孩子的面提到財產(家)的分配,說以後這房子是給我小女兒的,大女兒沒有份。
小孩子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他們只是覺得老爺子古怪,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老爺子不喜歡他們。
我知道我早就跟孩子們講解了,也提醒父母以後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這個話題,房子是你的,你可以給誰愛誰。
2、小女兒跟我姓,孩子的奶奶有些不平衡,對小女兒的態度明顯比大女兒差。
小女兒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婆婆過來幫我接大女兒上學,卻很少主動和小女兒一起玩,一有空就抱著大女兒。
好在當時小女兒並沒有理解老人的心思,在母親身邊的時間多了。 但作為乙個成年人,我仍然能看到老人的想法。
3、也有一些年長的親戚很不友善,他們開玩笑地喜歡挑(刺)兩個孩子,問孩子為什麼姓氏不同,甚至說你們兩個是兩口人。
好在孩子只是聽了這些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用同樣的心對待孩子,因為父母不能偏愛哪個孩子和自己的姓氏一樣。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知道,即使他們沒有不同的姓氏但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必須有一顆心這樣一來,一家人才能過得越來越好。
文字:阿布蒂談論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