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又稱“養生”和“養生”,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改善健康、延年益壽。 中醫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二十四節氣養生。 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尤為重要。
雨水它是 24 個節氣中的第二個,每年的 2 月 19 日左右。 雨節氣的特點:白晝越來越長,太陽越來越暖和,氣溫趨於上公升,日照和降水逐漸增加,寒冷潮濕的邪惡最容易困擾脾臟。 因此,在注重養陽、養脾養胃的同時,雨節前後的養生更要注意濕氣驅寒,防止寒濕之惡損害脾胃。
對於老年人,您可以參考以下醫療保健
生活方式與健康
老年人容易受冷和潮濕的影響。 因此,養生要有規律,工作與休息相結合,才能強脾強胃,後天休養生息。
1.睡眠和休息:老年人要有時間生活,工作和休息均衡,早睡早起。 睡前用熱水洗腳。 晚餐不要吃得太飽,避免喝濃茶和咖啡。 注意睡姿,睡覺時要“弓躺”,右側臥,方向要在頭東、腳西。
2.春季蓋上保暖:“乾冷冷凍肉,濕冷入骨”。 下雨時,天氣冷暖,所以老年人不要急於脫掉冬衣,而要注意防寒保暖。 特別是對於關節疼痛的人來說,更要注意保持肩膀、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溫暖。
3.不建議用冷水洗臉和洗手:根據中國五行理論,水對應腎臟,腎臟的主要骨骼。 在雨季,老年人不宜用冷水洗臉和洗手,否則濕冷容易侵入關節,冷濕會殘留在手上,造成痠痛變形; 頭部殘留感冒濕氣,容易引起頭痛。
4.防潮防病:雨季雨水過多導致濕度過大。 由於脾胃功能下降,老年人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要注意養脾養胃,強脾促溼,從而預防脾胃病。
情緒健康
雨季天氣多變,容易引起老年人情緒波動、煩躁、失眠、做夢,進而影響身心健康,也容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發作。 因此,老年人應盡量調整心態少發脾氣,多微笑。
飲食方案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基礎”和“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要均衡,多喝水,少吃油膩、辛辣、冷的食物,多吃甜味滋脾,可以選擇紅棗、蜂蜜、蓮子、薏苡仁等。 同時,它加強了脾氣和濕氣。
薏苡仁黨參粥
材料:薏苡仁30g,黨參15g,粳公尺200g,冰糖適量。
做法:取薏苡仁30克,洗淨後用冷水浸泡2小時; 黨參20g,洗淨切成薄片,洗淨粳公尺200g,將三者放入鍋中,加水1000ml。 煮沸後,改成燉煮,燉半小時**冰糖調味。
功效:祛濕補氣,滋脾養胃。
白木耳核桃粥
材料:白木耳15g,核桃仁15g,粳公尺200g,冰糖適量。
做法:提前2小時將白木耳浸泡在溫水中。 白木耳、核桃仁、粳公尺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後改為燉,用冰糖調味半小時。
功效:健脾胃,養陰調氣,延年益壽。
經絡健康
1.穴位健康
穴位選擇:陰靈泉、陽凌泉。
定位:陰陵泉點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屬於足部太陰與脾經; 陽凌泉穴位位於小腿外側,位於腓骨小頭前部和下方下方的凹陷處,屬於祖少陽膽經。
操作:揉捏:用拇指或中指順時針揉捏陰靈泉和陽靈泉穴位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按揉2分鐘,同時操作兩側穴位。 每天2次,1個療程,持續10天。
艾灸:艾灸或溫針5 7強,艾灸10 20分鐘。
功效:健脾補水,清熱清溼,舒肝膽,活膽。
2.強腎水
操作:揉搓手掌,然後放在腰部兩側,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感覺溫暖,每次約64次。 呼氣時,增加肛門收縮練習,吸氣時放鬆,重複約49次。
功效:補腎補水。
3.滋養陽氣
操作:睡前按摩腹部,保持體內的陽氣。 方法是:仰臥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約64次。
功效:促進消化,消除脾胃濕氣和毒素; 保持腹部溫暖,有益於睡眠質量。
運動促進健康
深呼吸伸展腰部:具有吐舊吸收新氣,促氣促血,通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 它還可以增加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戶外活動:長者應選擇合適的戶外活動。 例如,散步、太極拳等放鬆運動可以緩解肝臟和調節氣,身心健康。
八段進:八段進選擇“搖頭除尾除心火”和“調脾胃”兩節,一日1次,每次49次。
肛提肌運動:具有強腎增陽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