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遠是來自皖南山石台縣七都鎮的孩子,因為家庭特殊,求學之路不順心,但努力不負有心人,這一年,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在進入大學開始人生新征程之前,他暗暗許下諾言, 並默默地為這個承諾做準備。
乙個知冷知熱的大男孩。
八月,秋浦河緩緩北流,穿山相間,河兩岸的蟬來來往往,告別了夏天的打工生活,走在石台縣的街道上,徐凝遠感到無比的輕鬆。
小旭今年夏天賺了2600塊錢,他想用自己人生賺到的第一筆錢給家人乙個驚喜。
家裡有個特別老式的電風扇,底座是焊接的三腳架,徐寧遠也不知道這扇扇子用了多少年了。 徐寧遠選了電風扇,看中了保溫杯。
學生徐寧遠:因為爺爺奶奶在家,所以冬天把玻璃放在火桶裡保暖,這個時候買個大一點的保溫杯會比較方便。
這個淳樸的大男孩不僅冷熱,而且心地細緻。
學生徐凝遠:我老婆給奶奶留了一條玉鐲,只是奶奶不小心弄壞了,奶奶把所有的小塊都拼在一起,就想著給奶奶買個手鐲。
徐凝遠的家鄉在七渡鎮畢家村,地處山區,距縣城約40分鐘車程。 禮物準備停下來,上了車後,蕭旭懷著一顆憂心忡忡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蕭旭擔心爺爺奶奶的責備。 但眉宇間的笑容卻讓人感到欣慰和滿足。
美麗建築背後的悲傷過去。
剛到徐凝遠家鄉的記者還有些疑惑,怎麼會和住在漂亮的兩層樓房裡的困難聯絡在一起呢? 原來,這棟樓的背後,有著一段苦澀的過去。
建築後面是一幢瓦房,木窗和剝落的牆壁露出泥土和石牆,這棟破舊的瓦房就是蕭旭童年開始的地方。
瓦房建於1980年,建成時,蕭旭的爺爺還不到30歲。
老房子位於低層,緊挨著農田,農田對面是一條溝渠。 徐明記得,以前每次下大雨,屋子裡都會有水。
直到徐寧遠9歲,2014年,年過六歲的爺爺咬緊牙關,一步到位地建樓的艱難決定,蓋房子的錢都是從世界各地借來的。
徐寧遠的父母都是後天智障,更別說幫家裡了,日常生活還是需要爺爺奶奶照顧的。
但是,孩子要帶,債要還,老兩口要咬緊牙關往前走。
徐爺爺發明:茶葉一年5000元,至少1000元才能消費。
一年5000元對於乙個大家庭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 好在後來,村里引進了新的產業,老兩口學會了種植木耳的技術。
就這樣,年復一年,經過8年的辛勤耕耘,家裡的債務終於還清了。 如今,爺爺72歲,奶奶68歲,不會種木耳採茶,辛苦勞作留下的病根卻越來越深。
我想為我的家撐一把傘。
老夫妻倆不僅要照顧兒子的家人,還要早起想辦法還債,根本顧不上徐凝遠的學業。
老兩口工作好,卻從來沒上過學,徐寧遠上學後,談起學習,兩人只能眼睜睜,也沒辦法。
住在石台縣的阿姨很關心徐凝遠的成長,在蕭旭即將上初中的時候,她和丈夫決定帶著侄子和他們一起生活。
學生徐寧遠:感覺有點自卑,可能不敢和同學說話,也不敢最早和同學交流。
意識到差距的徐寧遠,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了學習的緊迫感。 徐凝遠漸漸冷靜下來,開始努力起來。
面對困難,努力工作,幾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到了高中,徐寧遠就錨定了自己的目標,一刻也沒有放鬆。
在徐凝遠書房的牆上,便簽十分醒目,記錄著他高考倒計時60天的學習計畫,每張紙條上寫滿了直到高考前一天的一天的學習任務。
也許是琴弦坍得太緊了,徐寧在今年的高考中遠沒有發揮出最佳水平,但他對拿到蚌埠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也非常滿意。
徐寧遠說,將來總有一天,學業會成功,他想回到家鄉,用自己的方式為家人遮風擋雨。
八月的石台,熱氣逼人,蔚藍的天空下,秋浦河波光粼粼,兩邊青山,蟬鳴依舊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