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蔣介石打三拳
老秦今年2月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1973年**對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勝說:你是同伴》。
本文介紹了李德勝在擔任第十二軍司令員期間所做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第十二軍推廣的“郭行福教法”。
那麼,什麼是“郭興福教法”呢? 眾所周知,中國和人民軍自建國以來,一直採取“從戰爭中學戰爭”的訓練方式。
然而,隨著1958年10月所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從朝鮮撤出,中國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這給開國將領們留下了乙個新的問題:如何訓練這支幾乎不戰而勝的軍隊?
這時,郭興福的出現,給了他們答案。 郭興福,山東省鄒平縣延安村人,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淮海、江都、淞湖、漳夏等戰役。
1951年被分配到第74師步兵學校、第四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軍區第12軍第100團第2連副連長,被授予少尉軍銜。
他熱衷於軍事研究,在基層打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最後總結出了一套獨特而有效的教學訓練方法。
1961年初,第12軍司令員李德勝對一種新的戰術訓練方法有獨到的眼光,著力於訓練和推廣。 郭興福的教學訓練方法於1962年初被南京軍區全面推廣,並被廣州、武漢、瀋陽等軍區學習使用。
1963年底,軍委訓練委員會主任講完郭興福的教法後,迅速向軍委建議在全國推廣。
1964年1月3日,發表了乙份報告,號召全軍學習郭興福的教學方法。 隨後,全軍展開了“比、學、抓、幫、超”的群眾訓練活動。
1964年5月15日,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根據中央軍委第一屆決定,向各部隊發出《關於全軍較量問題的通知》,決定在1964年10月1日前後舉行大規模的兵力較量。
這是對郭興福教學方法的最好認可,也是對全軍軍訓水平的綜合考驗。
經過激烈的角逐,全軍比武取得了圓滿結束。 共有13,700多名部隊和民兵參加,87,000多名幹部參加**。 比賽以技術為基礎,戰術為輔,展現了士兵們精湛的技藝和傑出的才藝。
6月15日,董必武、彭震等黨、國家、軍隊領導人到北京西郊射擊場作軍事報告表演,對比賽給予高度評價。
被譽為濟南軍區神槍手的宋世哲憑藉出色的技術,在半自動步槍對多個目標的快速射擊中獲得了第一名,從而獲得了在北京演出的機會。
在150公尺胸靶速射表演中,他表現出了非凡的沉著冷靜和技巧,在40秒內準確發射了40發子彈,全部擊中了鋼靶,並在此過程中四次按下子彈。
這一出色的表現引起了***的注意,他站在看台上津津有味地觀看,連連鼓掌,興奮地讚嘆道:“看看神槍手的槍! ”
**總參謀長親自為宋世哲接過槍,向他表示祝賀。 他說:“打得好! 很高興看到你的槍。 *非常興奮,他親自拿起了宋世哲的槍,模仿著瞄準射擊的姿勢,顯得十分投入。
攝影師迅速按下快門,定格了這一標誌性時刻。
在拳手們的表演之後,他們來到了摔跤場。 他看到乙個沙袋,上面畫著蔣介石的畫像,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不是蔣介石的老朋友嗎?
好久不見了,看看拳擊。 然後他連續打了三拳,好像在與蔣介石進行無聲的較量。
老秦去年7月發表文章,介紹了他年輕時的多才多藝。 在湖南第一師讀書時,他不僅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中發表了第一本《體育學》,鼓吹“文明之氣,野蠻之體”,還學習了西式拳擊、擊劍和武術,編纂了一套名為“六段運動”的訓練體系。
雖然有人對老秦的說法表示懷疑,但有一位讀者在文章評論區留言,表示***在大賽中展現出的拳擊技巧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讀者指出,在擊打印有蔣介石肖像的沙袋時,拳頭的方向和力度都非常熟練,顯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 這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這位讀者的獨特眼光必須建立在深厚的技能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讀者的**片段來自當天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現場拍攝,並被巧妙地融入到電影《匯報***》中。
這部電影在全國放映,極大地激發了全軍官兵備戰的熱情。 因為這次大規模的比武,上世紀六十年代被許多老將領譽為“我軍訓練史上的第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