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5歲的初中生講述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愛讀書**,引發了熱議。 對此,這位初中生給出了“因為玩不夠,所以看不夠”的答案,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講述了自己在看世界的過程中發現了學習英語的意義,產生了興趣,改變了原來的死記硬背方法,最終在學習上有了質的突破。
不得不承認,**中的初中生雖然年紀不大,但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有見地的意識,他們的觀點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 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讀萬書,行千里,多看多想,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形成的感悟更寶貴,人還是要靠內在的動力去進步。
的確,乙個人的成長,當然體現在知識的增加、經驗的豐富、肉眼可見的知識的提高上,但前提是靈魂的覺醒。 只有擁有心靈深處向上成長的力量,才能在見多識廣中保持愛讀書、善於學習的習慣,成為名副其實的終身學習者。
需要注意的是,少數聲音將這位初中生的個人感受概括和炒作為所謂的閱讀無用。 這一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種狹隘的閱讀觀,不關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新一代年輕人身心發展的現實。 功利主義的閱讀觀大多把閱讀看作是“成名”的捷徑。 追求個人利益沒有錯,但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比如考試沒能通過,或者跳級失敗,你就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而是責怪書本,得出讀書沒用的結論,這顯然是錯誤的歸因。
只有通過提公升閱讀觀念,重新審視閱讀的價值,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下時代。 事實上,在移動網際網絡時代,閱讀除了增加知識、培養情操、完善知識結構之外,還是要抵禦各種資訊干擾,保持內在的專注力。 只有學會使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善用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真正從閱讀中獲益,學以致用。 無論是解決困擾我們長久的問題,還是解決現在或未來社會、國家乃至民族面臨的問題,讀書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把閱讀看作一種牽引力,是學習的方式,也是教育的方式。
提公升到閱讀的概念,你會看到學習的多種方式和豐富的形式,做乙個名副其實的終身學習者。 成長的道路不止一條,閱讀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隨著網際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成長的孩子,有自己的愛好、學習偏好和專業。 我相信,無論是紙質閱讀、電子閱讀、與人交流還是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只要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就能達到提公升自己、提公升能力的目的。
閱讀的概念也是對教育常識的回歸,讓教育能夠有效地發揮教育人的作用。 相較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物資匱乏中長大的父母,“00後”和“10後”更有個性,更渴望被尊重、自力更生。教育今天的孩子,不僅考驗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家長和老師有很強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智慧。 面對一些孩子不喜歡讀書、少灌輸和指責、多一些同理心和鼓勵的行為,讓他們從死記硬背和問題海洋中解脫出來,從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開始,引導他們實現精神覺醒無疑更容易。
其實,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玩耍和看世界,也就是與外界建立聯絡,逐漸建立和錨定人生的目標。 當孩子有問題感、有學習動力、有責任感、知道要奮鬥什麼時,就會把讀書當成習慣,對學習感興趣,潛移默化地把服務他人、奉獻國家作為成長的牽引力。
由此可見,現在是提公升閱讀觀念、重塑學習觀念、糾正教育觀念的恰逢其時。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懂得了閱讀的意義,不再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自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久而久之,他們一定會驚喜回歸社會,成為可以利用、肩負重任的國家棟樑。
中國教育報, 2024-02-20, 頁碼 1
作者:鐘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