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在西方社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於有人認為他可以在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穆罕默德,甚至排在耶穌和孔子之前。 在中國,牛頓通常只被視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而在西方,他被視為開創現代社會的思想家。 詩人亞歷山卓·波普(Alexander Pope)在參觀牛頓的墳墓時寫下了這些詩句:
自然和自然法則隱藏在黑暗中。
上帝說:“讓牛頓走吧。
萬物都變得光明。
這被西方人認為是對牛頓一生最簡潔、最準確的評價,在牛頓的時代,科學家(當時稱為自然哲學家)大多是神職人員、貴族或富商的子女,因為讀書很貴,做研究更是如此。 與牛頓同時代的波義耳出生於乙個貴族家庭,而哈雷則出生於乙個富裕的商人家庭。 牛頓來自乙個農民家庭,如果他早出生 100 年,他可能會一輩子務農。
幸運的是,當時英國伊莉莎白一世發展起來後,教育已經開始普及,所以牛頓小時候就被送到了公立學校。 雖然母親希望他回家務農,但當時牛頓中學的校長亨利·斯托克看中了牛頓的天賦,說服了母親讓他回去上學,從而改變了牛頓的生活。
1661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師從數學家和自然哲學家艾薩克·巴羅。 巴羅教授是第一位“盧卡斯教授”,但他覺得牛頓太優秀了,不能把這個位置讓給牛頓。 盧卡斯數學教席是世界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教職,歷史上曾由巴貝奇、狄拉克和史蒂芬霍金等著名科學家擔任該職位的教授。
在劍橋大學,牛頓因為成績優異而獲得了獎學金(相當於今天的獎學金),這確保了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而不必擔心生計。 因此,在短短幾年內,牛頓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664年,牛頓提出了太陽光譜學理論,即太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而牛頓這一年才22歲。
1665年夏天,當瘟疫在劍橋流行時,牛頓回到家鄉伍爾德索普,在那裡度過了近兩年,這也是他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在現代科學技術史上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發現和研究成果,包括:發現離心力定律, 完成牛頓力學三定律原型,明確力的定義,定義物體碰撞的動量等;在數學上,牛頓發明了二項式定理,並給出了係數關係表; 在研究運動速度問題時,提出了“流數”的概念,這是微積分的原型。
因此,後人稱1666年為科學史上的第乙個奇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