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球員在CBA聯賽中的水平一直是球迷關注的焦點,每個賽季都有一些新面孔加盟,也有一些老面孔離開。 近日,青島男籃宣布裁掉他們的外籍球員弗蘭克·巴特利,他是意甲(義大利甲級聯賽)的頭號得分手,但他在CBA的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 他只打了17場比賽就被青島隊拋棄,這讓人們不得不思考乙個問題:歐聯的得分王,為什麼會成為CBA的平行外援?
巴特利的資料很醜陋,場均只有9分1 點 38個籃板 21 助攻: 09次搶斷,36次投籃2%,三分球命中率低至27%7%。這樣的表現,就算是本土球員也很難獲得球隊的信任,更別說是高薪的外籍球員了。 巴特利的垮台讓人想起他的一些前任,他們也是歐洲聯賽的得分王,但他們在CBA的表現並不好。
比如上個月被北京裁掉的夏農·埃文斯二世,是西甲(西班牙甲級聯賽)的頭號射手,但只能拿到13分5分,投籃命中率41%3%和33個三分球投籃3%。另乙個例子是上賽季廣東隊的後衛威爾·卡明斯,他是法甲的頭號射手,但只能得到10個8分,投籃命中率38%4%和16個三分球投籃7%。還有埃德溫·傑克遜、基思·蘭福德和幾年前的許多其他人,他們都是歐洲聯賽的得分王,但他們都沒有在CBA留下太多印象。
這些球員都是歐聯的得分大師,為什麼到了CBA就成了廢柴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乙個重要原因是歐洲聯賽的財務差距。 歐聯杯的球隊有富有窮,有的有實力,有的沒有實力,這導致了球隊之間的競爭非常不均衡。 很多球星都想去那些有錢有名的球隊,而那些窮球隊只能用高薪來吸引一些實力一般的球員,讓他們成為球隊的核心,給他們無限的投籃能力,讓他們拼命得分,甚至不惜犧牲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球員會打出高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很強,只是他們有很多投籃機會。 他們的頭號射手頭銜也只是乙個假名,他們經常無法進入歐聯杯球員排名的前15名。 以巴特利為例,他上賽季在意甲俱樂部阿利斯特塔利斯特場均得到19分5分,成為頭號得分手,但他只投了41分5%,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2%4%。他的球隊是降級區的常客,他的高得分並沒有幫助球隊取得好成績,反而讓球隊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這些球員是歐聯杯的最佳射手,當他們來到CBA時,他們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CBA的外援政策是四節四節,每節只能打一名外援,外援必須爭奪上場時間,不能像歐洲那樣打滿全場。 而且,CBA的團隊體系與歐洲不同,CBA更依賴外援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團隊協作。 外籍球員在場上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僅要得分,還要突破、傳球、防守等,還要面對對手的包夾和限制,這就要求球員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要高。 在歐洲,僅僅是得分手的球員,在來到CBA後,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無法滿足球隊的需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歐戰得分王都能在CBA失敗,也有一些球員在CBA也能打出不錯的表現,比如遼寧隊的福格和四川隊的戈登,他們都是歐冠得分王,但他們也能在CBA展現出全能的能力,成為球隊的領袖和核心。
他們的成功說明,歐戰得分王並不都是水貨,有些是真正的鐵貨,但要看他們是否能適應CBA的環境和規則,能否克服困難和挑戰,能否融入球隊,與球隊合作。
總之,歐冠得分王在CBA的表現是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CBA總經理在引進外援時,不僅要看球員的資料,還要看球員的實力和特點,考慮球員是否適合球隊的風格和戰術,給球員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適應和調整。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引進平行的外援,找到合適的外援,提高團隊的競爭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