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死在美國? 而不是掘墓人?
1991年,蘇聯解體震驚世界,各國轉向資本主義陣營。 人們普遍認為,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是美國。
這並不奇怪,因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和蘇聯一直在爭奪全球霸權。 他們在政治、軍事、文化甚至社會制度等許多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隨著蘇聯的解體,美蘇之間的這場霸權爭奪似乎已經結束。 儘管蘇聯相對弱小,但仍堅持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這種激烈的競爭迫使蘇聯犧牲了農業和輕工業等其他產業。
雖然蘇聯有時在軍備競賽中處於主導地位,但回想起來,人們發現蘇聯留下了重工業的恥辱,這也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決定性因素。
在與蘇聯的競爭期間,美國表現出了狼一樣的堅韌和耐力; 蘇聯解體後,美國暴露了鬣狗的貪婪本性。 在蘇聯被埋葬之前,美國就開始蠶食其領土,不僅瓦解了蘇聯在歐洲的政治權力,而且還為自己侵占了大量的蘇聯國有資產,為美國夢增添了色彩。
美國現在已經上公升到軍事和經濟實力的更高水平,但沒有競爭對手,尋求失敗的荒涼自發地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開始思考乙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前進的道路是什麼?
你是想主動擁抱世界,還是等待世界擁抱你?
你認為這是哲學上的困境,但實際上,美國正面臨著生死攸關的問題?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美國的歷史及其與蘇聯的競爭。
美國建國以來,一直堅持極端的民族利己主義,使美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簡單來說,美國的崛起是建立在殘酷的戰爭和殺戮之上的,因為他們不受所謂普世價值和政治正確的束縛,從未想過迎合世界。
乙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南北戰爭後期,當時北方軍隊失去了耐心,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線。 為了阻止南軍的**,他們搶劫所經過的豬、馬、牛羊、軍糧草,燒毀城鎮、村莊、倉庫和工廠,殺死抵抗或不抵抗但不喜歡眼睛的人。
北軍肆無忌憚地將八國聯軍在圓明園學到的殘暴手段套用在手無寸鐵的同胞身上,不顧千百老弱婦孺的懇求。
結果是立竿見影的,北軍在戰場上不堪重負,迅速贏得了內戰的最後勝利。 日本人看到並記住了美國的方針,在二戰中完美地繼承和發揚了這一“三光”政策。
美國南北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為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之一奠定了基礎。 然而,美國在南北戰爭中表現出的殘酷,也成為美國今後對付敵人的一貫手段。
美國在獨立之初就有一種基因,使其表現出自私和盲目的排外國家政策。 這個國家是由一群英國“流浪者”和淘金者在日不落的帝國全球霸權的背景下建立的。
他們信奉**宗教,並通過制定相關法律來約束新來者。 無論你是西班牙人還是法國人,金髮碧眼還是方鼻子,當你踏入這片土地時,你都必須遵守他們制定的規則和文化。
然而,矛盾的是,美國當時急於擺脫英國的統治,迫切需要足夠的人員來組建自己的軍隊。 然而,原住民印第安人過於保守,將英美人視為有效動員的壓迫者。
因此,美國必須對其他種族的歐洲移民開放,以加強其軍事力量。
在那個瘋狂的時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瘋狂狀態,他們都想通過強調種族理論來團結人民,甚至訴諸種族歧視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二戰期間的希特拉也是如此,他通過提高日耳曼人民的地位來維護他在國內的權威,從而**猶太人。美國作為“種族大熔爐”,提出了“膚色論”,即白人至上,對來自歐洲的白人更加寬容。
他們實行種族隔離,認為只要美國由來自歐洲的白人統治,它就會延續國家遺產。 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他們對當地的印第安人施加了更加殘暴的手段,加倍奴役來自非洲的黑人,甚至將黃種人,尤其是滿族人,視為社會的渣滓和劣等生物。
雖然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熠熠生輝,但它的國家基石卻沒有那麼迷人。 在自由和平等的外衣下,隱藏著嚴重的罪惡和偏見,包括文化和種族歧視,它們構成了美國的基石。
美國本可以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私的民族政策過上和平的生活,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蘇聯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
蘇聯的社會主義口號和對平等和消除剝削的承諾吸引了許多國家加入。
察覺到威脅,美國開始改變其自私自利的民族思維,表面上放棄了原有的價值觀,打著民主的幌子,擁抱世界。 他發起了“馬歇爾計畫”,瘋狂地援助歐洲,試圖聯合更多的力量對抗強大的蘇聯。
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對美國根基的顛覆。 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影響導致美國的左翼意識形態席捲全國。
底層人民從蘇聯模式看到了人民浪潮的力量,開始覺醒並意識到他們創造了美國,而不是美國自己製造了。
於是,他們開始追求“平等”和“公平”。 在這個過程中,馬丁·路德·金成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在林肯紀念堂的演講“我有乙個夢想”推動了美國黑人爭取民權的鬥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為黑人“爭取獨立”的林肯,其實只想在更大的公眾支援下贏得戰爭,並沒有真正“擔心黑人焦慮什麼,擔心黑人擔心什麼”。
在美國社會撕裂的背景下,馬丁·路德·金和林肯一樣,被種族主義者暗殺。 與此同時,蘇聯在政治上也處於衰落狀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改革理念觸及了蘇聯的核心利益,導致蘇聯於1968年8月20日深夜派出一批全副武裝的士兵占領了距離布拉格僅6公里的機場,並引導蘇聯巨型運輸機運載坦克降落。
當布拉格市民在清晨醒來,發現他們熟悉的祖國落入外國人手中,他們的領導人杜布切克被派往莫斯科時,全球的左翼信徒,尤其是美國的左翼信徒,開始質疑所謂的民主和平等。
在蘇聯民主的外衣下,還有乙個更可怕的**和**。 俗話說,"如果上帝不接受它,他就會受到責備"。蘇聯在向美國輸出其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到了70年代,美國和西方通過流行文化作品在文化戰場上打敗了蘇聯,最終瓦解了蘇聯人民的信仰。
蘇聯的失敗不僅意味著信仰的喪失和國家的解體,這場戰爭的結果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是贏家。 蘇聯在美國播下的左翼意識形態種子雖然還沒有達到顛覆美國的程度,但始終在美國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美國難以實現的隱性疾病。
有趣的是,被美國親手埋葬的蘇聯,最終成為了自己的掘墓人。 當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時,它不再需要聯合其他國家對抗蘇聯,而是擁有了一種超然的優越感。
在失去冷戰的平衡後,美國轉而利用美元霸權和軍事霸權在全球範圍內收割。 但一場國內危機悄然發生,左翼思想逐漸佔據上風。
為了擴大他們的支援,政客們開始採取與林肯類似的策略,討好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 民主黨拜登的深跪感動了非洲裔人群,而共和黨的川普則鼓吹“美國優先,白人至上”,贏得了大量白人支援。
川普甚至公開指責拜登是“激進左翼的傀儡”。
在政治角力中,美國越來越惡化。 一邊是湖畔別墅、高階紅酒和精英生活,另一邊是輟學者、吸毒、下層階級和暴力。
預計到21世紀40年代中期,白人將不再主導美國人口,基層底層的少數群體也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這導致了對白人社群優勢的否定,引發了針對少數群體的極端暴力。
然而,今天的美國和少數族裔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白人也不能再隨意欺負和壓迫他們了。
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在與蘇聯的競爭中,美國將蘇聯意識形態引入其本土,導致美國政治結構混亂。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各族群在左翼意識形態的影響下,都會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權益,這必然導致美國民族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嚴重撕裂和分裂。
如果有任何不準確之處,請更正。 我是平安夜歷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