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排名第三的位列已經發生了變化。
據日本電視台15日報道,2023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從世界第三位跌至世界第四位,被德國超越。 這是繼1968年日本經濟超過西德,位居世界第二位之後的55年。
英國《衛報》認為,日本的自尊心將受到損害,這種下降不太可能就此結束,但“日本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德國實際上笑不出來”。
事實上,德國經濟不再緊張。
德國不笑真的是很正常,因為能源**持續上漲,去年有25%的德國企業選擇減產,或者乾脆把企業和工廠轉移到那些能源便宜的國家,比如中國和美國,也就是中美正在接管德國的製造業。
一批德國公司在中國建廠,比如寶馬、巴斯夫、德國默克......
只是這些企業可以走,產業鏈上的小企業卻無處可逃。
在德國,中小企業約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約54%的附加值,拉動了約62%的就業崗位,將80%的總就業人口和60%的出口聯絡在一起。 他們是德國工業和服務業的支柱。 最重要的是,德國中小企業不僅為德國企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全球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據相關統計,德國佔全球2764家中型企業的47%。
現在能量高,直接擊中了這些企業的生命線。 這些中小企業中,有不少只專注於有產品有業務的細分市場,靠德國的**連鎖吃飯,平時躺著就能賺錢,承受不住危機只能破產。
這些微不足道的毛細血管枯萎後,德國的汽車工業和機械製造業就成了一棵沒有根的樹,要想生存下去,德國就沒有生存的土壤,只好搬出去。
2月,啟動了動態激勵計畫,特別是針對化工和能源公司。 我們今天還在討論,德國最後一家石油開發公司這幾天的倒閉,基本上象徵著過去二十年的能源轉型沒有回頭路可走。 然而,五年前,我以為可以永遠用的**天然氣被切斷了,隔壁法國如火如荼的核電徹底報廢了,現在我指望太陽能和風能(不穩定),冬天,我靠購買卡達和美國**天然氣, 完全失去了能量儲備和能源安全的保證,徹底放棄了我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