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新年溫暖的陽光下,位於武漢黃陂木蘭山腳下的大禹灣古村,燈火通明,煙霧繚繞。
伴隨著鑼鼓聲,村廣場上,采荷船、貽貝精等當地民俗節目陸續上演,遊客來來往往,津津有味。 經過精心修繕,這個擁有600年歷史的村落已經改變了往日的風貌,一年一度的風俗更添了幾分“時尚”的味道。
美味的黃陂豆絲,手工製作。 在村口的一戶人家門前,村民餘祖紅賣著新鮮烹製的點心,這是當地特產,現在可以在加工廠大量生產,但大禹灣仍然保留著過年“炕豆絲”的習俗。 “春節期間遊客很多,我手工製作的豆絲也成了爆款,供不應求。 俞祖紅在熱氣騰騰的大鍋前忙碌著,話語中充滿了喜悅。
除了炕上出售的豆絲外,製作手工糯公尺糕是最受遊客歡迎的體驗活動之一。 村民們將煮熟的糯公尺放入乾淨的石臼中,遊客們輪流用木杵敲打,不一會兒,精緻的糯公尺糕就做好了。
遊客在村里購買臘味。 新華社記者 龔連康 攝 遊客蜂擁而至,農家宴的生意比往常更紅火。 村民余少利和妻子的“木蘭紅泰土彩酒樓”在村灣廣場旁的祖屋裡開張,這幾天他們兩個人忙得腳都不沾地,酒樓有四個“小座位”,三個人一桌,每天至少要翻四五次桌子。
趁著準備食物的時間,記者與於少麗夫婦聊了起來。
蔬菜都是在自己的菜園裡種植的,肉類菜餚是多年前醃製曬乾的各種醃製食品,注重農家風味。 於少利說,現在村里的設施越來越完善,管理也越來越規範,每年過年都有精彩的民俗活動,遠近遊客紛紛前來參觀。 一家人背著祖屋經營農舍,足不出戶每年都能賺到10多萬元。
大禹灣村的一座古宅。 新華社記者萬鵬琪攝 余家祖屋是明初建造的回族建築,屋簷有角,古色古香。 在大玉灣村,像於家祖屋一樣,共有明清古建築75座。 2005年,大禹灣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為這些古老的文物和悠久的農耕風情。
如何活化和利用古村落6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 大禹灣風景區經理陸倩表示,近年來,大禹灣投入巨資為河對岸村民建造新房,不少村民通過置換搬遷獲得新村住房,新村落的建成,為更好地保護當地古村落奠定了基礎。
記者走訪村子,看到遠道而來的遊客帶著家人,有的穿著漢服,化著精緻的妝容,圍坐在茶館裡泡茶; 有的走進古村博物館,了解大禹灣的今生,感受隱藏在屋簷和拱門中的先祖智慧; 其他人則走在大街小巷,用相機定格古村的歲月。
我們將古村規劃成兩個活化單元,乙個是以傳統民俗為呈現內容的微型博物館,另乙個是以時尚元素為主題的民族潮汐體驗館。 兩款機組相輔相成,兼顧不同客戶群體的玩法需求。 “陸謙說。
保護與發展並重,傳承與創新並駕齊驅。 陽光下,大禹灣的每一塊磚瓦,彷彿都在訴說著乙個關於過去和未來的故事。 來來往往的人們見證了新舊和諧,老村越來越年輕。 (記者 龔連康 萬鵬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