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一切,哪怕是一時興起,以後也不深入研究。
我不知道這是優點還是缺點。 只是知道一些事情的表面,但我不能說更高階的理論,但我還是喜歡學習。 比如,因為突然喜歡上了考古學,就買了一本入門級的書《文明大遺址》; 因為偶然在頭條上看到了別人製作的地理地形圖,我立刻買了韓茂麗教授寫的地理史書《大地中國》,這當然也是一門簡單的科普課。 再比如,我最近突然對基層的政治制度和結構產生了興趣,開始讀費孝彤的《農村中國》。
你說這些書對我有好處,但我真的沒有。 他既沒有晉公升官職,也沒有發財,也沒有寫過一本書或傳記,他的口才和寫作能力也沒有明顯提高。
但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我已經慢慢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我變得思想開放、自信、熱情、技術嫻熟、心地硬。
讀書有用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有的人急於名利,有的人急於藿耿,有的人急於打發時間。 其實,這並沒有錯,但不要太有目的性,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在我看來,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從自己不滿意的原初自我中誕生,通過閱讀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認知,引導自己的行為,慢慢接受變化的自己,蛻變成乙個越來越喜歡的自己,為自己感到驕傲和驕傲的自己。
例如,通過閱讀,你從乙個膽小懦弱的人變成乙個冷靜和自信的人;
你已經從過去的吃飯等死變成了自力更生,哪怕你去搬磚頭送外賣;
你做三天,釣兩天,幹網,變得自律和執行;
你以前每天都被泡在短**裡,但現在你願意渴望學習一門新技能,哪怕你在體制內;
你已經從過去的熬夜玩樂變成了專注於健康和......鍛鍊
這些小習慣不會讓你立即實現或轉變,但你自己意識到你已經在改變,變得更好。 這個時候,你的心很穩,你總覺得時間不夠,你越是學習,越是覺得自己浪費了多少過去,越是珍惜現在的時間。
最後,我想起了之前讀過的《成長》一書中關於音樂的一句話:“音樂理論”是由前美國事務助理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提出的。 為了安慰社會上“被拋棄”和“情感不滿”的人,避免社會衝突,其中乙個辦法就是讓一些機構批量生產“**”,用令人上癮的娛樂和感官刺激產品(如網際網絡、電視、遊戲)填充人們的生活,讓這些人沉浸在“幸福”中,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思考真實問題的能力。
* 幸福是精神鴉片,它使窮人甘願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麻木。 實際上,我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了窮人,而是為了所有人。
你所認為的安靜時間,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你周圍的人也在變,只有你沒有變。 想想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