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楠
責任編輯:謝婉飛。
微信編輯:王新元。
在《假如你是真心實意,請勿打擾3》的結尾,**和葛悠坐在一起祝賀大家新年快樂並說再見,我不禁覺得自己像是隔了天地,從這個系列的第一部到最後一章,15個春秋過去了,無聲的時代變遷也過去了。 時代冷漠地審視著中國電影的發展,也默默地拋棄了許多仍處於時代泡沫中的電影製作人。 而馮小剛無疑被困在時代的泡沫中,最終以《老實勿擾3》唱響了馮小剛喜劇的最後一首輓歌。
馮小剛的電影曾經是中國公民喜劇的代表之一。 當第五代張藝謀和陳凱歌還在追逐時代敘事和巨集大鏡頭的時候,馮小剛偶然拍下了《甲方乙方》,將中國底層市民的喜怒哀樂演繹得惶惶不可終日,從戲謔和調侃中表達出一種人生哲學,這在當時無疑是火爆的。 葛有家馮小剛的年檔組合也陪伴了很多人的春秋時期,隨後的《再見還是走》《無盡》《大牌》《手機》等影片將鏡頭切到了普通中國市民的生活,順應市場經濟的潮流,因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時代的變化給予了不少思考。 當時,很多觀眾也跟著馮小剛電影中的人物,不管是歡喜還是悲傷,用一種極富幽默感的語言解構了自己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年春節,我總會把“甲方和乙方”**翻出來,最後一句“1997年過去了,我非常懷念”。
隨著馮小剛喜劇的多元化探索,馮小剛也開始嘗試探索一些能切中人心的東西,他開始追問中國人的核心。
在《集結號角》中,是顧子迪對全公司的執著,是他吹號的倔強; 在《唐山大**》中,被餘震震撼的,是方家的喜怒哀樂; 在《1942》中,是一次多角度的饑荒下的人性凝視......這是馮小剛在馮小剛喜劇逐漸淡出歷史舞台的趨勢下,交到自己心上的另一張答卷,如果說馮小剛的喜劇是在戲謔中解構生活,那麼這一系列電影似乎就是在痛苦中尋找生活。 他試圖從時代的記憶中尋找痛苦,並期待找到在痛苦中生存的力量。
而《請勿打擾》系列也像是馮喜劇的結尾。 馮小剛和王碩一拍即合,《老實勿擾》一書問世,片中的秦奮彷彿對應了馮小剛和王碩的靈魂,把中年末對時間和愛情的感受當成笑話說了出來。 在《老實不要打擾》的第二部分,他們也通過這個愛的軀殼,講述了自己對生死的理解。
而《老實勿擾3》最讓我感觸的部分是,第三部閃回的秦奮,陪著李香山走過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光。 李香山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短暫的,於是他趁著晚年為自己辦了一場追悼會,最後把自己的遺體送到了海浬。 這是乙個分析生死的笑話,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也是對自己的解釋。 他聽了大家對他的評價,彷彿乙個旁觀者觀察了自己的一生,他知道自己會無怨無悔地死去,他也知道自己未完成的故事會繼續活在大家的心裡。 “第一,最好不要見面,不談戀愛”,這是蒼陽嘉措《十戒詩》的開頭,他要求十戒,但最後他寫道:“安德和君絕對是無名的,他們免於教生死相思。 “名義上的十戒,就是我們和身邊人的故事,我們從相遇到最後的離別,都認識彼此,最後的離別是人生的一大悲哀,是前一秒還在牽手的兩個人,下一秒總會去另乙個世界, 天地之間不會有兩個人平行。但這種悲哀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悲哀,正是梁玉春先生說的我們必須經歷的悲哀,我們必須經歷生與死,我們也必須懂得其中的喜怒哀樂,就像我們離不開水,離不開這種憂愁。
這種悲傷似乎是馮小剛喜劇最真實的背景色彩,他總是從解構小人物的悲傷入手,從而在悲傷中感知到生命本能的力量。 但這種力量卻在時代的不斷變遷中被不斷稀釋,因為那個時代的小人物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人,很多懷念舊的東西,此刻早就顯得迂腐可笑了。 而且也看到了馮小剛想要擺脫這個迂腐的企圖,他試圖呼吸到當下年輕人的氣息,但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允許他再接觸了。 他很無助,很無能為力,他的電影不再是中國電影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越來越多元的型別片不斷解構和重塑中國電影,許多老創作者被解除安裝,許多新創作者被納入其中。 馮家鋒的喜劇早就不適合這個時代,已經隕落了。
回到電影本身,梁瀟瀟與真人、機械人對話的那段,也是發人深省的。 雖然是以喜劇效果呈現的,但馮小剛對科技不斷進步引發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感受,也值得深思。 當手機逐漸成為我們日常的伴侶,對存在和生命的思考應該值得擁有,在科技的漩渦中,盡量不成為乙個沒有靈魂的人格,也盡量去觸動生活中最真實的親人和愛人,這或許就是馮小剛千帆之後, 在時代變遷中想要表達。
最終,馮家鋒的喜劇可能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代餐”將取代馮家鋒的喜劇成為中國電影的一環。 雖然馮小剛的喜劇已經褪色,他用《老實勿擾3》唱出了他最後的輓歌,但我們也要試著記住,曾經有一位導演認真**中國底層公民和中國人的精髓。
評論:楊岳。
審稿人:周偉.
點選**訂閱《中國青年作家報》特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