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1月份以來的市場,無論是港股的朋友還是A股的朋友,最近都被市場打得一塌糊塗。不出所料,1月並沒有迎來所謂的“開年”,反而以更加悲觀的態度下跌,以至於市場中“節持股”的聲音寥寥無幾。
截至2月初,本週的**讓所有投資者都覺得觸底近了,但肯定還有很多人對觸底是否已經觸底存有疑慮。 當然,筆者無法**底部何時到來,但相應地,一些資料訊號可能揭示反轉的時機,筆者希望在本文中盡可能多地指出,供投資者參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篇文章更像是反轉下的一碗雞湯,鼓勵投資者以平和的心態度過春節,期待假期後的市場。 本文中的觀點多為主觀,如果有偏見,希望海涵。
悲觀預期釋放,市場反轉要素逐漸豐富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2024年初與2023年有些相反。 去年目前這個時間點,國內市場因疫情防控政策變化而信心滿滿,對經濟資料的改善有盲目的信心,但資料預期的偏差,使得市場一直處於“不及預期”的狀態。 目前,中國普遍認為“基本面不確定性高”,對增長存疑,風險偏好低,將導致1月份走勢疲軟。
由於環境中的低預期,市場實際上可能比預期的要好。 1月**市場爆發大多來自微流動性衝擊和風險偏好下降,上述情況在1月底至2月之間逐漸迎來好轉,這些改善訊號或將成為未來的基石**。
在流動性方面,國內貨幣政策導致了一段時期的流動性寬鬆。 2023年以來,央行累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pct,另乙個 05%,市場釋放的流動性約為1萬億元。 同時,1月底央行通過逆回購向市場累計注資9670億元,保持流動性的意圖十分明顯。 雖然面對春節期間提現需求和1月下旬納稅高峰期,其財務壓力仍明顯體現在國內市場,但這種壓力很可能不會持續到假期過後。
另一方面,2024年地方**債券淨融資量將創2019年以來新低,僅為2,58643元。 在政策主導的**借款和本地化債務的背景下,當地**融資需求的擾動對貨幣需求的干擾明顯減弱低發行、高還款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地方**債券的主要特徵。
從12月至1月的經濟資料來看,2023年政策從12月到1月已初見成效,但整體經濟動能仍處於低位。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反彈至52%。2024年1月,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和非製造業PMI指數均環比上公升,綜合PMI指數上公升12個百分點,表明逐步實現從政策到經濟的傳導。
另一方面,2024 年 1 月的 CPI 資料於 2 月 8 日發布。 受去年高基數影響,1月CPI下降08%,但上公升 03%,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食品**的下降是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於工業淡季的到來,PPI同比下降25%, 下降 02%,跌幅有所收窄,主要是由於煤炭和石油加工業的下降趨勢。
在經濟目標方面,隨著1月底地方兩會的結束,區域性債務和穩增長壓力成為各省市的重點任務。 2024年,31個省市的GDP加權平均增長目標為54%,比 2023 年的可比口徑下降 0.2個百分點,但比2023年全國GDP實際增速高出0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2024年全年的經濟目標預計將保持在5%以上。實際能獲得什麼樣的經濟增長率,取決於今年經濟復甦的進展情況。
隨著匯金公司近期宣布增持,證監會陸續出台強力扶持措施,所謂“強力政策”正在逐步落實。 港股會因為**帶來的強制平倉和賣單而積累恐慌,最終引發一連串的負面反饋。 日前,隨著中國證監會的回應,兩筆融資基金和質押股的清算風險有所降低,對穩定兩地信心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仍存在許多基本面的不確定性,但相信負面預期在1月份的**市場中已經完全釋放和響應,雖然目前還不能說市場已經觸底,但筆者認為,在新的多空訊號出來之前, 市場至少不會進入過度恐慌、非理性**的環境,以及隨後的市場走勢,它仍然需要從經濟政策方面得到“實物”的支撐。
看好長遠,未來我們應該關注哪些資料?
如上所述,A股和港股可能已經脫離了市場情緒的冰點,A**市場的政策距離更近,其市場復甦可能更明顯、更敏感。 由於港股受海外市場預期影響,港股走勢或會受到降息幅度低於預期的影響,但無論走勢如何,兩地都需要國內政策和基本面作為支撐。 從現在的時間點向後看,筆者認為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從近到遠春節消費資料、2月房地產經濟資料、3月**工作報告和財報季。
春節假期消費資料驗證了國內消費的韌性。 其實,從目前春節的熱度來看,已經比2019年和2021年同期要好。 春節期間消費資料或將進一步驗證國內消費能力和恢復程度,橫向對比國慶、元旦假期的表現,可能對一季度國內消費行業表現產生重大影響。 具體來說,它可以細分為:春節旅遊、春節檔電影票房、社會消費資料等
2月經濟資料 房地產資料驗證了2023年以來各項支援政策的有效性。 雖然筆者因房地產去槓桿工作而對這一資料並不看好,但考慮到近期房地產相關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過去發行的專項債券和萬億專項國債需要時間才能落地地方政府,而財政政策密切關注的“有效投資”,或常在2024年初體現出來。
從多地的一流工作報告來看,地方對行業發展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 “三大工程”、“東部資料、西部計算”等國家級規劃專案,以及與“十四五”相關的優質專案,或需加快專案籌備,如果上述專案能夠有效帶動地方民間投資,或許能夠為全年經濟復甦奠定良好基礎。 具體來說,是的關注製造業PMI、社會金融資料及房地產開發商徵地資料觀察房地產行業和基礎設施行業的繁榮。
工作報告和2024年財報季可以說是年度例行公事的重要節點。 **工作報告會給出全年經濟指引,往往是密集出台政策敲定全年主線政策的主要視窗期。 就2024年而言,政策端的力量可能是決定經濟走勢的關鍵。 雖然從近兩年的政策引導來看,“大水漫灌”的政策可能性較低,但政策繼續發力、聚焦穩增長的可能性更大,包括進一步降準和降息,進一步引導和完善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赤字率有望成為改善通脹、刺激市場信心的重要節點。
毋庸諱言,雖然2023年整體經濟環境復甦不及預期,但具體到行業、賽道、公司層面,肯定還是有不少逆向增長,跑贏目標,資料補充可以指引市本走向,在2024年初**不及預期的情況下, 年報視窗期或將成為市場上漲的視窗期,但要警惕並清除板塊表現不佳,及時避雷,且當前時間點可聚焦高分紅目標,高分紅收益時伏擊年報。
具體到賽道的概念,有哪些方向值得關注?
1、產業鏈出海
其實,本文提到的產業鏈與前者類似,但範圍更“真實”。 筆者個人認為,在中國人口紅利逐漸下降的背景下,未來內需放緩將是常態,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其他消費。 要想化解產能過剩,實現產業轉型,就要把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帶到海外,獲得海外收入是中國經濟進一步走強的必要條件,這也是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必由之路。
“走出去”不是指簡單的出口,而是包括投資國外工廠、在海外市場經營拓展等一系列產業鏈。尤其在當前出口環境充滿挑戰的背景下,單純產品出口可能難以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但需要與投資方相對應,就像手遊出海強調本土化運營,依靠本土化運營將產業鏈融入本土生產經營環節, 帶動當地市場需求,將利潤帶回中國。
誠然,產業鏈的出口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會受到國內外地緣政治的制約。 因此,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那些已經提前布局海外工廠,能夠依靠“出海”戰略解決產能過剩的企業,還是那些在出口領域已經具備優勢的企業包括家具及家電、紡織服裝、通用機械、電子等行業。目前海外需求處於低庫存狀態,隨著補貨週期的開啟,相關品種出口率有望率先迎來好轉。
2、政策優惠的國有企業
筆者主要想提一下日前金管局要求“將市值管理納入績效考核”的央企概念股。 結合“國企改革”和“專項估值”等概念,中央企業估值作為政策關注點一再被提及,但明確將市場價值管理納入績效考核的情況比較少見。 無論行情主線如何,或許帶字首的**,來年就能取得不錯的市值表現。
3. 重點行業年度盈利改善
這其實是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其實每年在年報業績期,都有很多業績提公升,但估值都未能實現增長目標,所以如何定義“重點行業”成為2024年財報季的焦點。 筆者在這裡主要想提一下2021年以來導致市場**和低迷的兩個行業,即新能源與房地產行業
2021年的市場源於新能源賽道(對應高階製造)的強勢,以新能源邏輯的減弱和房地產行業的雷雨收官。 如果這兩個負面因素能夠在未來迎來反轉和寬鬆,對市場信心的提振將更加顯著。
回顧2023年,無論是煤炭還是特殊估值的概念,年中都會有強勁的階段性**表現,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這兩個板塊對其他行業的情緒和估值都相對疲軟,如果新能源的表現, 房地產或類似醫藥、航空的反轉,讓市場主底負面邏輯緩和,市場或許能夠迎來真正的觸底反彈,上述行業也能走出“市場主線”的位置。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從周二開始寫,但市場比作者的筆還快,不得不說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需要重申的是,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作者主觀的,是作者通過看研究報告、看新聞得出的結論,其正確性非常值得懷疑。 優質作者名單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