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月10日春節檔正式開始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 今年春節檔共有8部影片爭奪觀眾的眼球,而且這些影片實力相當接近,沒有像去年春檔檔《流浪地球2》那樣有明顯的差距,所以競爭會非常激烈,提前進入白熱化階段。
這部春節檔電影層次分明
本屆春節檔果然是“旱旱澇澇”,《火辣辣辣》和《飛人生2》遙遙領先,各自票房均突破20億元,分別位列春節檔票房榜第一和第二。
緊隨其後的是《熊出沒:時空顛倒》和《二十條》,這兩部影片的票房也都突破了10億元,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
再是《一起搖晃太陽》和《紅毯先生》,這兩部電影的總票房還沒有超過億元,算得上是春節檔最大的兩部“炮灰”。
由於票房成績不盡如人意,《一起搖晃太陽》提前宣布退出春節檔,並推遲到3月30日再上映。 因此,它成為繼2023年《中國桌球》之後第二部退出春節檔,中途重映的電影。
當《一起搖晃太陽》宣布退出春節檔時,觀眾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確實很差,題材也確實不適合全家歡春檔。 這時,也有人表示,《紅毯先生》離撤檔已經不遠了。
相比之下,《紅毯先生》的表現在各方面都不如《一起搖太陽》,在票房成績和觀眾口碑上都遜色於《紅毯先生》。 因此,它似乎也應該選擇退出並逃離這個競爭時刻。
紅地毯先生退了,出乎意料,也合情合理
春節檔收尾,《紅毯先生》正式發文稱:“影片將退出春節檔,重新選擇檔期與大家見面。 目前,新的時間表尚未確定。 果不其然,在春節檔即將結束的時候,《紅毯先生》正式發文稱:“影片將退出春節檔,重新選擇檔期與大家見面。 目前,新的時間表尚未確定。
宣布撤檔時,《紅毯先生》總票房剛剛突破8000萬元。 而且據說這部電影的總投資高達26億元,損失似乎已成定局,就算撤檔再定稿,也很難做出大的改變。
原因如下:
1)劉德華定律。
最關鍵的是,《劉德華定律》已經不好看了,劉德華的電影近年來也沒能創造出比較可觀的票房成績。
所謂“劉德華定律”,就是說劉德華的電影在檔期的票房不是很滿意,檔期之後,會多方面積累和超越,最終票房還可以。 就像2021年的《人群》就是這樣。
但近年來,這種現象並沒有發生在劉德華身上。 《紅毯先生》的日票房一天比一天少,其他電影的票房可以超過一億,但也只有幾百萬。
2)票房“上街”。
《紅毯先生》上映7天,票房不到1億,導演寧浩曾說過,票房無所謂他想做什麼,他想做的就是一部電影。 但從宣布撤檔這部電影的訊息來看,沒有乙個電影人不在乎自己電影的票房,票房成績是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3)題材不符。
《紅毯先生》的退出,標誌著乙個靠演員和劇情拿到票房的時代結束了,如今這部電影已經進入了靠人氣和宣傳成為大熱的時代。
4)激烈的內部競爭。
春節檔是電影市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競爭歷來激烈,哪部電影能多拿乙個檔期尤為重要。 往年春節檔前幾天,各大片都在爭搶,看誰的發行能力更強,能拿到更多的片。 然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讓觀眾的選擇更加多樣化,一部電影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
5)電影人的發行能力和行業的潛規則。
首先是發行商的背景和實力,以及他們是否能為院線和院線創造足夠的“威懾力”,以滿足他們的電影排片需求。
二是行業潛規則。 比如往年發行商通常會給院線一些檔期費的“好處”,相當於給院線乙個放心,即使檔期影片的上座率達不到預期,院線的損失也可以通過檔期費來彌補。
總結
此前,導演寧浩一邊為《紅毯先生》爭取自身權益,一邊試圖為影院和觀眾發聲。
但它真的有效嗎?
我覺得至少春節檔前兩天沒用,背影有沒有競爭力,就看電影本身的質量了,春節檔是團圓的時代,通俗易懂的喜劇團圓片,應該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