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文明日趨豐富的現代社會,無數人經常陷入焦慮之中,身體會莫名的不舒服。
年輕一代也是30歲,身體60歲,身心總是不同步前進。
當然,我也不例外。
看到有人推薦李欣的《經典中醫啟蒙》,好奇地讀完後,心裡彷彿恢復了活力。
現代人之所以疲憊,歸根結底是情感上的不和諧。
傳說印第安人有乙個習俗,如果他們走得太快,他們就會停下來,白人問他,他為什麼停下來?
印第安人回答說:“走得太快了,我的靈魂跟不上。 ”
《黃帝經》說:
適度吃喝,有規律地生活,不要白費力氣,這樣你才能形成並像上帝一樣,結束你的日子,活一百歲。《黃帝內經》中關於“形與精神”的認識很多,其中有一句很有名的:
靜與虛,真氣由而來,靈被守護,疾病從來都不安全。
想得太遠,想得太多,總是想著事情,不停地拿著手機看這個那個,或者不停地說話,不停地做事。
大腦總是像一台永動機,不斷地引導我們到處走,但從不問我們的心是否還在原地。
我們很多人都像電視劇集《去風裡》裡生活的徐鴻鬥一樣,指標在巨大的時鐘裡,一直停不下來,直到他倒下,才發現自己迷失了很久,那個自我就是自己的心。
如果你不一直注意,你就會失去注意力的能力。
《道德經》 說:
相反的運動是弱者的使用。這句話也用在我們生命的本質中,要讓往上走的往下走,往下往上走。
因此,我們必須有勇氣和力量,看穿生活中現實的幻覺,讓自己靜靜地坐一會兒,或者去大自然中散步,不說話,不看手機,回到自己身上。
大學 說:
從天子到蜀人,都是以修身為本。“想要修身的人,首先要正正自己的心。 ”
王增琪和王老在雲南居住時,昆明有一家“蒸鍋雞”店,沒有店名,門口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四個大字:“修正義”。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稱這家餐廳為“修義”。從前,昆明百姓一說:“今天我們要修義”,聽了這話,就知道這是要吃“蒸鍋雞”。
當時讀到這篇散文的時候,心裡很開心,我把吃東西稱為一種健康的氣,吃飯的人的心情一下子就不一樣了,既滿足了食慾,又培養了一種對內心世界的英雄氣。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面臨很多選擇,吃什麼,買哪乙個,是留學還是留在中國,各種多項選擇題需要我們給出明確的答案。
至於原因,我們已經習慣了權衡利弊,用自己的思維去比較分析,其實最適合我們的答案可能已經偏離了我們很久了。
就像《蒸鍋雞》被戲稱為“修正”一樣,我們為什麼知道去那家店,因為那是心的選擇,滿足味蕾的需求,我們更在乎的是心是否需要。
雖然是賣場的一種營銷方式,但也說明,內心的需求才是人的真實需求。
李昕老師也提出了人類經驗的觀點:
如果我一直在猶豫和思考一件事,我會提醒自己,我現在的心理程式是錯誤的,我應該切換到它,如果它不起作用,我會先放手。
如果我們徘徊在迷失的思想中,就像登上火車去市場一樣,從那裡我們開始從神變成病人。
如果現在有一件事的答案,而且很讓人放心,不去想,這是最好的答案。 當面臨抉擇,沒有答案,想了又想,你的心在翻騰,睡不著覺,有幾種可能:第一,這件事不適合你,你不需要參與,而是被名利的得失所吸引,但你知道,在你內心深處的生活中,這不是正確的事情, 所以你在那裡猶豫不決。第二,這件事情還沒到你做決定的時候,虛空中的氣勢還沒有到來,答案還沒有形成。一切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現在的和諧和過去的積累。
只要我們發現生命的列車正朝著異常的方向前進,我們就必須轉過頭來,回到正確的位置。
心也包含善念和惡念,我們身後的每乙個念頭、每乙個字,其實都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真心祝福,不要掉進“怨恨之海”。
正如佛教中有一句話:
不要作惡。 追求一切美好。 自我淨化。這幾年,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我發現知識的海洋和宇宙一樣浩瀚無垠。
有時我甚至會感到非常無力,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沒有難忘記憶的普通人,以及一系列我無法一口氣吞下的知識。
誠然,不能咀嚼太多,“人生沒有盡頭,學習沒有盡頭”也是事實。
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侷限性,你所知道的只是你的一面,他所知道的也是他世界的一面。
有一期《圓桌派》演員何冰說,他的乙個朋友說了一句話,讓他突然松了一口氣,他說: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乙個作家再偉大,他也只是在寫他個人的部分。偉大的作家還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執著於世界的一邊,偏執到底。
各種學科、知識、技術在幾千年的流水裡不斷完善和進步,我們應該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思想的侷限性。
不要總是慷慨激昂地站在視覺上大喊大叫,讓自己被畫成監獄。
在不承認自己的侷限性的情況下,他們總是像乙個不成熟的孩子一樣發生衝突,成為乙個極端的個體。
梁曉生在董宇輝的直播間也表示,可能他能寫的只是他熟悉的領域,如果讓他寫職場、經濟等,他就寫不出來了。
我們不應該站在自己的光下看世界,我們懂得的不多,我們的知識有限,我們讀書有限,我們讓自己的思想封閉,我們既看不到別人的光,也不能照亮自己。
我喜歡《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
“與萬物一起漂浮在成長的大門上”。
現在正好是春天的到來,天地誕生,萬物光輝。
讓你的生活回歸本性,走過那麼多路,遇到過很多不好的事情,你總要明白,總有一天我們會歸於塵土,沒有什麼特別的物品。
讓自己被內心引導,如果它是正確的,那麼你的生活中就會有新的顏色和光明,你就會完整和自給自足。
願我們都能成為完整而純真的自己,就像李欣先生書中提到的雅克爺爺的座右銘:
“保持安靜,學習,為他人服務。”
除了物質生活,我們更應該明白來到這個世界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