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輕的毛澤東去遊學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3-02

900多里路,兩手空空的年輕人***和同樣手空的年輕人肖子生開始了“窮之旅”,到湖南五個縣讀書。

106年後,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紀洪健再次踏上了那次遊學之旅。

我有點好奇,他們的生存方式是什麼? 他們的愛好和習慣是什麼? 他們在性格特徵和政治觀點上有什麼矛盾和差異? 他們如何與學者、名人、農民、商人、佛教徒、工匠、地方官員等人打交道,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 中國的真實情況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樣的共鳴......”

姬洪健帶著許多問題出發了。 而當900多里的老路解答了他所有的疑惑時,這本在2024年1月被選為好書的《遊學1917》就這樣誕生了。

時隔百年,我們將重新走上青年遊學之路

1917年8月23日,24歲的***給比他大3歲的老師李進喜寫了一封信。 信的開頭寫道:“在省會這邊,我試過幾次問,但都懶了,沒有成功。 最近雜念多,又沒有親戚,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弟弟就像是嬰兒的慈愛母親。 覆蓋世界是昏暗的,他們都切斷了我的靈魂,失去了我的野心,沒有辦法討論知識,談論世界和國家的大計畫,履行道德,適合為人間的生活方式。 我哀悼我很小就輟學了,我擔心我的父親和老師。 誰不想被激勵? 求不了,就走錯了路,苦不堪言,本該年輕,苦不堪言。”

這封信是***和肖子生從寧鄉、安化、益陽、元江等縣回來後寫的,他當時並沒有詳細介紹遊學的原因,只是說了一句“換個空氣,鍛鍊一下筋骨”。 近20年後,**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他終於提到,原因是在看到***學生在“民寶”裡學走遍全國的故事後,他想效仿他們,但又害羞,所以想先在湖南省嘗試一下。

於是在第二年夏天,我徒步環遊湖南省,走遍了湖南省的五個縣。 和我一起來的還有一位名叫肖宇的學生。 農民養活我們,給我們乙個睡覺的地方。 ”

**提到的蕭煜是蕭子生,5個縣分別是長沙、寧鄉、安化、宜陽、元江。 幾十年後,蕭子生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我和***之間的曲折經歷》,回憶了他們1917年的遊學之旅。 雖然蕭子生是想盡可能地還原他們遊學的整個過程,但畢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記憶也是模糊的,甚至是有偏見的。

遊學106年後,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季巨集健再次踏上遊學之旅。 正如紀洪健自己在《遊學:1917》序言中所說,重新踏上這次遊學時,他已經步入中年,但他迫不及待地與百年前的中國青年一起出發,希望能更深入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也希望通過一些若隱若現的線索,將1917年和2023年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年份,以某種方式聯絡在一起, 給人們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我想順著這條線索,篩選和提煉出零碎的甚至隱藏的歷史資訊,用合理的證據形成自己對這次遊學的理解和看法——一定是一股輝煌的歷史洪流。 ”

從這個念頭開始,紀洪劍就知道,他要走的是一條不那麼容易走的路——古驛道早已被荒山荒山淹沒,他很難通過“探索”一條106年前蜿蜒九百多裡的老路,看到很多過去的景象。 於是他來到了青年***遊學的起點——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開始了他的旅程。

收集900英里的風,再現失落的舊廢墟的原始面貌

來到李家灣時,太陽快到西邊了。李家灣是乙個大海灣,地勢平坦開闊,房屋多而密集。 每棟房子都緊密相連,小巷縱橫交錯,就像乙個迷宮。 這是姬洪健描述的***和肖子生到李小丹家所在的白吉埔鎮舒怡村時所描述的場景。 其實,李小丹的老房子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就被拆毀了,在老址上,紀洪健只看到了雜草叢生的槽門和房子地基的輪廓,還有院子院子裡的水井。 所以除了親眼所見之外,他還參考了當地長輩的回憶,寫下了這篇生動的文字,旨在還原並具有意象感。

《遊學:1917》的文字描述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風雨石龍關”一節,開頭的“烏雲翻滾,山風呼嘯”彷彿將讀者置身於暴雨前懸崖縫隙之間的羊腸道,那些茶亭、酒館裡擠滿了來來往往的寶安一穀路的客人, “暫時擱置匆匆忙忙的計畫,或在這裡焦急,或悠閒地等待大雨的到來和離開”。這不是姬洪健的烏托邦,1938年,他在延安回憶自己與詩人蕭三的遊學經歷時,提到自己曾寫過一首七律詩,其中“陣雨東風穿過遠灣,石龍關與石龍關相連”和“你走哪條路, 坐看長亭閒置“是重建這些畫面的基礎。

為了再現自己在蕭子生學習之旅中的所見所聞,季洪健採用了“三維視角”,從三條線索同時敘述——第乙個是季洪健自己的搜尋和他在搜尋途中的想法; 二是沿線各地黨史專家的研究,以及目擊者和有關人士的回憶; 三是分析***和肖子生當年遊學的回憶。 這三條線索的交織,使作品呈現出彷彿時空重疊的三維效果。

我站在益陽古城牆的遺跡上向外望去,**和蕭子生從大渡口岸乘船渡過紫江,然後從南門進入縣城,沿著十里馬施街走。 這裡的“我”是作者季巨集建,類似於時空重疊的“旅行”視角,是《遊學1917》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寫作手法。 基於作者深厚的文筆功底和對相關資料的大量引用,這樣的“穿越”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彷彿真的在追逐年輕的***和年輕的肖子生踏上百年前的遊學之路。

對話丨紀巨集健:不管是10年還是1000年過去了,一件事情總會留下痕跡

瀟湘晨報:“遊學”現在是乙個熱詞,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讓中小學生參加各種遊學。 你覺得100多年前年輕人***和蕭子生的遊學和現在流行的遊學有什麼區別嗎?

姬洪建:我覺得本質上是一回事。 100多年前,年輕的***和肖子生去遊學,實質上是為了進入社會,了解社會。 比如100多年後的孩子們,我特別想讓孩子們知道,讀書固然重要,但最終,所有人都要回歸社會和現實生活,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對社會和現實生活有乙個實驗、理解和正確的認識。

1917年的遊學,為青年人將來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鋪平了道路,可以說這是他成為革命領袖能力的乙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瀟湘晨報:你認為是他的探索精神促使他去遊學嗎?

季巨集健:是的。 當然,他自己也告訴美國記者,他看到《人民日報》說***學生走遍全國,去了**的箭爐。 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乙個誘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年輕人骨子裡想探索。

瀟湘晨報:《遊學1917》中的***不是***從向上的角度寫的***,這種處理方式不錯。

姬洪健:作為作家,既然要寫,就要寫乙個真實的***,寫出不同時期的真實情況。 24歲的他,正處於提公升和探索的階段。 他的探索慾望,不管是他個人的原因,還是師範學校一些老師的影響,1917年他的遊學,動機很純粹,沒有其他想法,他和蕭子生只是想感受一下如何生活和生存,不把錢拿出來,也就是強迫自己融入社會, 為了在社會中生存。他們就這麼簡單,所以我不能說他有乙個非常崇高的革命目標,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他當時的很多想法還沒那麼成熟,所以在採訪和寫作的時候,我並沒有想當然地認為他的遊學與未來的革命有關,而只是非常客觀地寫了乙個中國年輕人早期非常樸素的想法。

瀟湘晨報:他們的遊學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差旅不一樣。

季巨集健:是的,不一樣。 我不認為任何事情可以切斷歷史。 100多年前,***和肖子生的遊學之旅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原創的。 中國知識分子出國留學的歷史由來已久。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包括李白、杜甫、徐夏可,不是很多都去過學習嗎? 第一師範學校的前身城南書院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傳承,提倡既有文字的書,又有文字的書。 這非常重要。

瀟湘晨報:為了寫這本書,你重新跟隨他們的遊學。 為什麼你必須重新做一遍?

姬巨集健:我覺得一件事情,不管是10年、20年、100年還是1000年,總會留下痕跡,但這只是痕跡的深度問題。 我認為作為乙個作家,善於發現。 當然,寫《遊學1917》面臨乙個很大的問題,文獻很少,雖然同一家公司的肖子生用***寫下了自己的經歷,但是他寫這段經歷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0多年,而且他也老了,記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點迷茫。 但我堅信,無論他們經過哪裡,都有痕跡。 我的報告文學有乙個特點,我沒有親眼見過,我沒有想過,我不會輕易寫出來。 於是,我從一所師範學校入手,去了楚邑,然後從坡子街過河到河邊到秦灣鎮,秦灣鎮有一條從長沙到寧鄉的古驛道,途經王城坡......以前五里有一家小店,十里裡有一家大店,雖然古驛道和店鋪已經拆了,但還是有一些老人還記得,或者一些當地資料裡有記載,年輕人和蕭子生就在這些古驛道上, 到達寧鄉後,他們要去安化古驛道,從安化回來,他們從寶慶府走古驛道到益陽,去沅江再乘船回長沙。他們不能離開這些足跡,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就會迷路。

令我非常高興的是,他們所到之處,沿途有一大批地方黨史專家來考察1917年的考察路線,其中最權威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寧鄉、安化、益陽。 我在當地檔案館裡看過所有這些材料,當我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它非常完整,我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他們的路線是什麼,他們遇到了誰,以及他們拜訪了哪些同學......除了這些材料之外,還有沿途老百姓的口傳傳統,他們可能沒見過,但都聽說過,當他們把口口相傳的東西與那些材料和蕭子生的回憶錄進行比較時,我能分辨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並連線所有我認為是真實的事情,這項工作非常完整。

瀟湘晨報:你完成遊學的全過程,寫完這本書後,你對年輕人的認知有什麼變化嗎?

姬洪健:有一些變化——客觀地說,這個變化是相當大的。 **他少年時代的故事,比如他不想做父親讓他做的事,他想讀書,從韶山到東山學校,從東山學校到省立中學,再到第四師範學校、第一師範學校等等,大概都知道了。 這次參加完他們的遊學之旅後,我才真正知道,他當時也很糾結,他和我們很多普通的年輕人一樣,雖然他知道去探索,去學習,但那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 我在作品中展示的是真正的青年 *** 1917 年,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他還沒有建立理論,他還沒有與馬克思主義聯絡起來,但他做得非常好的是,他知道他必須從實踐中尋找經驗、方向和未來。 他掌握了乙個重要的方法。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突發新聞維權渠道:應用市場**“辰**”客戶端,搜尋“幫”,一鍵直接進入“辰益幫”平台; 或致電**0731-85571188。 政府和企業內容服務的特殊19176699651。

相關問題答案

    2024年,舉辦全省青年志願服務示範交流活動

    超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燦 通訊員 朱敏華.近日,年浙江省青年志願服務省級示範交流活動在海寧舉行,餘人參加了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 優秀組織 優秀專案獲獎者 優秀志願服務專案組代表及活動特邀代表。活動包括志願服務專題講座 大賽中志願服務規範化論壇 青年志願者文化展等。其中文展不僅聚焦於第十四屆中...

    2024年,毛澤東留殿,方丈對他說了兩句話,後來才得到證實?

    孩子決心出國,他發誓如果學不成名就不回來 年,獨自離開韶山,臨走時,他寫下了這首詩 七獨一無二 獻父 來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那年秋天,考上了東山小學,認識了同學小三。不久後,來到長沙師範一讀書,在那裡他遇到了他的恩師楊昌吉和兩個好友蔡和森 蕭子生。他們三人關係非常牢固,被稱為 湘江三友 年夏天,和蕭...

    年輕的醫生王輝,扎根島15年,青春青青

    清晨的陽光躍出海面,位於煙台長島縣的小琴島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波浪中。迎接晨曦,王慧開啟了小琴島衛生院的大門 她已經維持了年的習。從歲到歲,王輝從乙個剛畢業的小女孩成長為小青島衛生院的主任。作為島上服務時間最長的醫生,她治療了萬多人,守護著小琴島居民的健康。一次支援,一生之選。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通過...

    大型青年思政節目《理想足跡遊學1917》即將播出

    學習閱讀無字書向偉人的青春致敬感受時代重任 大型青少年搜尋體驗思政節目 理想足跡 遊學 第一 第二期將於月日 日 在湖南教育電視台播出。節目以青年遊學經歷為主要內容,通過場景解讀 故事延伸 新知識拓展 嘉賓訪談等方式,通過歷史與現實的設定,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詮釋一代偉人青春中的愛國情懷 報國之志...

    年輕的毛澤東的血腥新聞之路

    前言。溫大爺學的是 新聞學 這 新聞學 裡很多東西都是一些外來的東西,比如 傳播學 公共關係 新聞管理 等等,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不知道 新聞學 這個專業是不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新聞史 是我們唯一的一本書,傳播的過程,我很感興趣,他出版的每一本書,都能引起轟動,如果放到現在的網際網絡上,那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