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報,3月7日
作者:新華社 《每日電訊報》記者 邱本。
3月6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的上海代表團召開公開小組會議,審議工作報告並回答記者提問。 當被問及如何有效提公升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科技創新水平,如何提高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自力更生的加速時,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丁奎玲給出的答案是:資源投入“跟進”,校企合作“執行”, 並“領導”奪取制高點。
丁奎玲代表。
“跟上”是指穩定投資的增長速度要跟上高等教育發展速度,充分發揮結構調整的槓桿作用,促進高校有組織的科研工作。 丁奎玲表示,長期以來,很多高校都面臨著科研特點與科研投入不匹配的矛盾。 資料顯示,自基礎科研業務支出正式實施以來,年均增長率為987%,而高校科研和實驗開發總投入年均增長率為1344%,遠高於前者的增幅。
丁奎玲認為,穩定的科研經費是高校科技創新的壓艙石,是科學家投身科技研究的放心。 過多的競爭性經費可能使科研從“目標導向”向“專案導向”轉變,影響有組織的科研的長期系統布局,削弱科學家攻克科技難題的精力和決心,不利於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的形成。 “要進一步統籌**、地方、高校、企業等多元化資源投入,構建覆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穩定資助體系。 ”
“並行執行”是指深化高校與創新型企業的協同融合,充分發揮強耦合的雙重主體作用,形成高效協同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共同推動新素質生產力的發展。 “高校和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開放邊界,形成'目標共識、人員共性、任務共享、成果共享'的協同機制。 丁奎玲指出。
在丁奎玲看來,上海交通大學和華為成功開發HarmonyOS系統,是校企“共跑”的典型正規化。 丁奎玲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總結了幾點經驗:一是高校和企業要找到好的切入點,目標上的共識決定了合作的深度; 二是突破傳統的人才流動和考核侷限,讓人才靈活平衡校內科研和產業落地; 此外,雙方要各司其職,發揮各自優勢,讓高校教師更專注於解決科技難題,企業要解決工程驗證和迭代問題; 最後,高校和企業應有更加成熟、靈活的成果分享機制,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充分激發雙方活力。
“引領”是指準確把握科技制高點的戰略重點,發揮頭雁引導方向的作用,引領高校科技創新程序。 丁奎玲說,科技創新不能野蠻盲目,要有指揮棒、有方向感,堅持走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結合中國國情,找到需要攻克的正確制高點,形成我所擁有的競爭壁壘, 人有我的優越感,人有我的特長。
要搶占科技制高點,不僅需要培養更多具有全域性觀、前瞻性判斷的戰略科學家,更需要引進更多前沿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從而形成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能的人才梯隊, 在搶占科技制高點的過程中,成為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強的“領頭羊”。丁奎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