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作為南韓經濟的支柱,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市場運營,但因晶元業務而遭受了三星95%營收的重大損失3%!
崩盤“也間接導致了南韓GDP的下滑,為此南韓憤怒地譴責三星:“這是反對中國的結局! ”
那麼,三星究竟是如何陷入這樣的困境的呢?
三星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其半導體業務也在蓬勃發展,然而,近年來,在中美晶元戰爭中,三星已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炮灰”。
結果,三星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從而將戰場轉向美國然而,美國的工廠建設也遭遇了技術掠奪,遭受了美國的“利用”。
2020年,在美國禁止向華為出口晶元後,三星也紛紛效仿,停止向華為供貨,作為全球最大的儲存晶元製造商,三星晶元對華為的禁運產生了直接影響。
這一決定也讓三星自己付出了代價2022年第三季度,三星儲存晶元銷量同比下降超過30%,而建廠後居中的三星也導致中國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此時,美國也向三星丟擲了“招商引資”的陷阱,為了爭取美國提供的晶元工廠補貼,三星計畫在美國投資170億美元建廠。
但最終,這筆錢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拿到,所有的補貼資金都被英特爾這樣的美國公司吃掉了此外,美國還向三星施壓,要求其交出核心技術,但三星拒絕了。
在雙重壓力下,三星2022年業績暴跌,二季度同比增長99%。
在這場中美晶元大戰中,三星明明能兩邊都賺錢,但太依賴美國了成為其他國家公司的犧牲品,對三星來說無疑是乙個慘痛的教訓。
事實上,早在美國發動晶元大戰之前,三星已經“去中國化”了。
隨著華為等國內手機公司的崛起,三星的市場地位更加岌岌可危為應對全球戰略環境的變化,三星開始調整在中國的戰略。
因為2016年發生的三星Note 7電池**事件,三星手機品牌形象跌至谷底,三星沒有及時召回中國市場的問題手機,進一步損害了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的全球市場份額正在迅速趕上三星,而三星正在迅速趕上三星,資料顯示,三星的市場份額已從2015年的20%下滑至2021年的不到1%預計它很快就會超過三星,成為世界第一。
面對市場份額急劇下滑的困境,三星做出戰略調整,2017年前後,三星提出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市場投入更多資源。
當時,三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高達50%以上。這在公司內部被認為風險太大,在半導體業務方面,三星也開始縮減來自中國客戶的訂單。
此後,三星的手機業務開始有意識地放慢在中國的投資、生產和銷售速度其市場策略也從覆蓋全國轉變為聚焦一二線城市,放棄了多個縣城市場。
在半導體領域,三星也開始縮減來自中國客戶的訂單,這些措施導致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已經被華為、小公尺等中國廠商追趕。
2019年10月3日,三星宣布關閉其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為此,三星表示,這主要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將產能轉移到印度等新興市場。
可以看出,三星最終關閉中國工廠更多的是由於公司全球戰略布局的調整,而不是簡單的成本考慮。
2020年,美國對華為“斷供”後,三星選擇效仿順理成章,作為全球半導體領頭羊,三星本可以左右搖擺,但最終卻選擇了站隊它已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利刃”。
如此一來,三星不僅失去了中國市場,還遭受了美國的技術掠奪,成本不菲,種種跡象表明,三星高層對其對華政策存在嚴重偏袒,可能會繼續阻礙其中國業務發展,如果三星未來想重新開放中國市場, 它需要深刻反思和調整其對華戰略。
對於三星目前的處境,韓媒憤怒地譴責:與中國作對的終結。
三星集團曾經像王者一樣站在世界科技之巔,如今卻陷入了衰退和困境,而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就是三星選擇了與中國作對。
中國給了三星巨大的支援和資源,三星在1992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三星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進入中國在中國累計投資超過3000億元,一度佔其全球收入的近20%,可以說,沒有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產業鏈,就沒有今天的三星。
然而,好景不長,在中美戰爭和晶元戰爭中,三星選擇站在美國一邊,毫不猶豫地與中國為敵這一決定破壞了三星在中國的長期基礎,使其在中國市場走下坡路。
作為曾經的合作夥伴,華為給了三星很多幫助但當華為被美國制裁時,三星不僅不支援,反而步于美國的步伐停止向華為提供關鍵技術和零部件。
這無疑是欺騙丈夫的舉動,三星的舉動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三星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也給三星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對國產品牌的追趕,三星依舊一意孤行,堅持高階戰略,完全無視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其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已經迅速下滑, 被華為、小公尺等品牌遠遠甩在身後。
雪上加霜的是,三星在影響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再與中國對抗,南韓在2016年部署薩德時,三星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積極支援,導致中國抵制其產品。
有跡象表明,三星不再將中國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相反,它一直被視為競爭對手和制裁目標,這種敵對立場使三星在中國的前景黯淡,市場萎縮。
2022年,三星在中國的收入份額已降至117%,創歷史新低,收入直線下降,人才流失渠道關係破裂,其堅持我行我素、唱中國話的策略顯然失敗了。
“輕浮者自卑,扛利者長久”,三星的經歷就是對這句古老格言的印證短期利益下的錯誤選擇,讓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出所料,三星卻成了這場中美博弈中最大的輸家。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失敗也與其自身的管理和戰略問題有關,例如,三星內部存在嚴重的繼承人問題。
自李健熙接手以來,過度集中化導致三星缺乏創新,產品迭代乏善可陳此外,三星管理層也存在嚴重的內訌,其中各業務部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內耗嚴重。
最嚴重的是三星中國營銷團隊與其總部嚴重脫節,缺乏對本土市場的敏銳判斷,這些問題導致三星在中國市場不斷失分。
面對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慘淡表現,南韓國內也有強烈的反思聲音,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三星必須重新審視其中國戰略。
有人指出,單純遵循美國的戰略,不僅會損害中韓關係,也會損害三星自身利益三星應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重拾技術獨立精神,與中國重新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樣,三星將能夠重新開啟中國市場,重新獲得發展動力。
儘管道路崎嶇不平,但三星轉身重建在中國的競爭力還為時不晚希望三星能夠吸取教訓,採取果斷措施重振在中國的業務。
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強大的產業支撐力量,還是給了三星巨大的發展空間,關鍵是要看三星能否正確認清形勢,調整對華戰略,與中國合作共贏被時代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三星的困境值得深思,中韓關係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需要防止它走上對抗的錯誤道路,因為作為亞洲國家,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敵對。
但要警惕引誘狼進屋的後果。 預計雙方能夠展現戰略智慧,找到雙方雙贏的戰略,三星能否重獲實力仍是乙個未解之謎,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自網路,侵權聯絡人已刪除)。